1、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宋·王安石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3、满目青山夕照明。—— *** 4、年高可可以带来智慧与经历。——英国 5、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6、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8、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 9、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佚名 10、老年人总以为自己狡猾。——托·富勒 11、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1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13、提琴虽老,仍可奏出好曲子。——英国 14、剑老无芒,人老无刚。——明·冯梦龙 14、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15、当我们变老时,我们同时变得更愚蠢和聪明。——拉罗什富科 16、欲为圣朝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唐·韩愈 17、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18、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马卡连柯 1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0、壮心未与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宋·陆游 21、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佚名 22、老骥思千里,飞鸿阅九洲。——宋·戴复古 23、日落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晋·李密 24、五十岁时,你开始厌倦世界;六十岁时,却是世界厌倦了你。——沃克森夏安纳 25、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2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27、年高有德经验多。——日本 28、人老无能,神老无灵。——清·李渔 29、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泰国 30、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 31、老年的悲剧不在于一个人已经衰老,而在于他依旧年轻。——王尔德 32、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33、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还有其他办法吗
还有别的办法吗《还有别的办法吗》是范晓萱于2004年10月29日发行的专辑,由范晓萱担任专辑制作人,共收录15首歌曲。2005年8月,专辑中的歌曲《出气球》获得2005新城国语力颁奖礼新城国语力歌曲奖。中文名称 还有别的办法吗
专辑语言 普通话
专辑歌手 范晓萱
曲目数量 15
发行时间 2004年12月29日
音乐风格 流行
唱片公司 林暐哲音乐社
制作人 范晓萱创作背景
《还有别的办法吗》是范晓萱的第一张完全独立包办创作的专辑。在准备该专辑时,范晓萱确定该专辑的概念是“重新自我介绍”。范晓萱舍弃了之前尝试过的所有音乐元素,不再华丽、复杂、前卫,而改以古典音乐作为整张专辑的基础。歌曲的旋律更加接近民谣,范晓萱称之为“简约主义”。范晓萱希望以简单的音乐,记录并诠释她面对生活以及内心最深处的真实情感。因为该专辑所有歌曲都是范晓萱的心声,所以这张专辑原本叫“就是我”。但专辑完成后,范晓萱觉得这些歌曲除了在讲她自己之外,更说出了每个人心中在忧郁和愤怒之间的无计可施的无奈,于是将专辑命名为《还有别的办法吗》。
该专辑倒数第二首歌曲《silence》,是一段没有音乐没有道白的空白,范晓萱觉得在这样一段空的时间里,每个人心中都会荡漾起不同的想法。《鬼娃娃》是范晓萱送给好友杨明学的纪念歌曲。杨明学是一位音乐创作人,他在临终前写完了该曲歌词,希望他的朋友能把它收录在专辑中。该曲旋律由小S完成,讲述一个幼小游荡的灵魂在现世游走,希望多得一些爱与关怀的故事。 《外婆的睡前吟唱》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做了一个晚上小样后非常疲惫的范晓萱即将入睡时的灵光乍现,她当即哼唱出了该曲的旋律。
为了更好营造忧郁,专辑中除了15首歌曲之外,在歌曲与歌曲的间隙,还有随兴的钢琴演奏,都是范晓萱自己弹奏的。详见 百度百科
老年人不需要朋友
一、需要家庭温暖
老年人最怕孤独和寂寞。老年人到了晚年对家庭的依恋心理比突出,表现为"叶落归根"想和家庭成员团聚的思想。如渴望得到子女和亲友们的关心、体贴、爱护、尊敬、信任和理解,希望和家庭成员与朋友之间加强感情联系与思想沟通,想过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二、需要精神寄托
老年人退休后,告别了有规律的生活,往往会产生较强烈的失落感。这就需要寻找新的需求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使精神有所寄托。老年人应保持不断追求新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有的可寄趣于音乐、戏曲;有的可遣情于书法、绘画、写作;有的可寄情于山水、旅游或垂钓;有的则可与花草鱼鸟、棋牌。
三、需要生活扶助
高龄、身体虚衰多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的老人,需要家庭成员帮助老人完成日常生活中无法独立完成的活动,如购粮买米、洗澡理发、吃饭饮水、甚至大小便等。有的老人没和子女在一起生活,或者经济不能独立自给,这就需要子女和社会在保证经济供给的前题下多给予关心。如果这种求助得不到保证,就必然会产生忧郁、消极情绪,成为产生和加重疾病的诱因,甚至还会引发自杀等不幸。
四、需要生活伴侣
老年人丧偶后,自然会产生孤独寂寞感,致使心理失去平衡,产生持久的社会心理压力,使免疫力削弱,容易罹患疾病。子女应该体谅老人的心情,帮助寻找合适的伴侣,使老人重新获得幸福。这既满足了老年人的正常需求,也会减轻子女们的精神、工作和生活负担。研究调查发现,老人和子女封建的传统道德观念浓重,是束缚老人求偶的最大障碍;二是经济上不能独立,日后的赡养问题也使他们不敢提出再婚的要求;三是虽然有的人收入较高,有较多的财产,因怕以后财继承问题引发纠纷,也容易成为再婚的障碍。
五、需要社会交往
老年人大多愿意和谈得来的老年朋友、老同事、老同学或邻居们来往,在一起打拳、玩牌、散步、下棋或聊天,也有的喜欢与忘年之交交往和玩耍,以解除孤独和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