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名言# 导语】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不管多厉害的人都读不懂,学不精,进而形成一个独立学科“励志学”。励志学,不仅仅是要激活一个人的财富欲 望,更要激活一个人的生命能量,唤醒一个民族的创造热情。以下是 帮大家整理的有关眼睛的励志名人名言,欢迎阅读与收藏。 1、一人勇敢而率真的灵魂,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照,用自己的心去爱,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不做影子,而做人。—— 罗曼曼兰 2、我真想化作星空,用无数双眼睛望—— 菲贝利 3、理论是实践的眼睛。—— 邹韬奋 4、镜子,是光亮的,世界上最亮的镜子,莫过于群众的眼睛。—— 佚名 5、只有一只眼睛的人,必定担忧失去它—— 欧洲 6、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 英格索尔 7、一只眼睛里闪烁着爱的光芒,而另一只眼睛却燃烧着自私的俗火—— 狄更斯 8、明人的眼睛长在头上--最忌目中无人;盲人的眼睛长在脚下--最忌一意孤行。—— 佚名 9、一条道路从眼睛通向心灵,”它并不经过理智—— 切斯特顿 10、山鹰的眼睛不怕迷雾,真理的光辉—— 欧洲 1、诚实的人眼睛就是天平—— 阿拉伯 2、一只眼睛看不到全部—— 非洲 3、音乐是耳朵的眼睛。—— 谚语 4、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欧洲 5、思想上的努力,正如可以长出大树的种子一般,在眼睛里是看不见的。但,人类社会生活的明显的变化正发生于其中。—— 列托尔斯泰 6、恋人的眼睛比猫头鹰的还瞎—— 克雷克 7、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书本是智慧的明灯。—— 佚名 8、淑女的眼睛是爱情的灿烂的明星。—— 丁尼生 9、宗教、信誉和眼睛都是不可触伤的—— 欧洲 10、朋友的眼睛,是一面明镜。—— 富兰克林 1、充满智慧的人迈入生活的门槛时,他的思想一嚐试着展开翅膀,就会用目光抚摩着诗意,用眼睛孵育着诗意。可是一碰到常见的坚硬的障碍,这诗意的卵就破碎了。对于几乎所有的人来说,现实生活的脚一落地,便踩在这几乎永不破壳出雏的神秘的卵上了。—— 巴尔扎克 2、心里的秘密,眼睛会揭发—— 阿富汗 3、情人的眼睛如果失去光彩,心中的花朵一定枯萎—— 波兰 4、指责人民有眼无珠的往往就是那些蒙住人民眼睛的人—— 弥尔顿 5、眼睛害病从手起,肚子害病从嘴起。—— 佚名 6、脸装饰人,眼睛装饰脸;舌头点缀嘴巴,语言点缀思想。—— 佚名 7、音乐是耳朵的眼睛—— 塞万提斯 8、谨慎的人眼睛也许永不闭上。—— 爱默生 9、女人是用耳朵恋爱的,而男人如果会产生爱情的话,却是用眼睛来恋爱。—— 莎士比亚 10、眼睛比嘴还会传情—— 日本 1、女人的眼睛总是比较敏锐的,哪怕是对世上的坏事全然无知的最老实的女人有时也会突然闪现出惊人的睿智。—— 都德 2、堕入情网者的眼睛都是瞎的—— 普洛佩提乌斯 3、钻进土洞的刺狷扎土,飞进眼睛的灰尘刺眼—— 蒙古族 4、皇上就跟我一样,也是一个人罢了。一朵紫罗兰花儿他闻起来,跟我闻起来还不是一样;他头上和我头上合顶着一方天;他也不过用眼睛来看耳朵来听啊。把一切荣衔丢开,还他一个赤 * *的本相,那么他只是一个人罢了;虽说他的心思寄托在比我们高出一层的事物上,可是好比一只在云宵里飞翔的老鹰,他有时也不免降落下来,栖息在枝头或地面上。—— 莎士比亚 5、眼睛是首先宣布温柔的爱情故事的前驱。—— 普罗帕柯斯 6、眼睛是透明的,通过它们,可以看到人的心灵—— 戈蒂埃 7、即使是有一双大眼睛的人,也看不到自己全部的缺点和毛病—— 欧洲 8、海中的月亮再明,也照不出海的深浅,自己的眼睛再亮,也看不见自己的面容—— 缅甸 9、一个有志气的人,他为之奋斗的目标应该是远大的,高尚的,而决不是被私利障住眼睛的懦夫。—— 殷庆功 10、太阳,你是个大千世界的眼睛和心灵—— 弥尔顿 1、爱情,它会随着全身的血液,像思想一般迅速通过了五官四肢,使每一个器官发挥双倍的效能:它使眼睛增加一重明亮,恋人眼中的光芒可以使猛鹰眩目;恋人的耳朵听得出最微细的声音,任何鬼祟的*谋都逃不过他的知觉;恋人的感觉比戴壳蜗牛的触角还要微妙灵敏;恋人的舌头使善于辨味的巴邱斯——希腊酒神——显得迟钝。—— 莎士比亚 2、一个高明的外科医生应有一双 鹰的眼睛,一颗狮子的心和一双女人的手—— 伦赖特 3、淑女的眼睛是爱情的灿烂的明星—— 丁尼生 4、磨坊里的牛总以为自己走了很远很远,因为它被蒙住眼睛—— 苏联 5、结婚前眼睛要睁圆,结婚后眼睛要—— 蒙田 6、合该男人走运,凡是在热爱中的女人,总是被爱情迷住了眼睛,而且从来就不了解生活。—— 契诃夫 7、真理是一只火炬,,所以当我们怀着生怕被它烧着的恐惧心情企图从它旁边走过去的时候,连眼睛也难以睁开。—— 歌德 8、耳朵是盲人的眼睛—— 索福克勒斯 9、蒙着眼睛的爱神,却能准确地走进恋人的心灵—— 英国 10、和太强的人在一起,我会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交朋友不是让我们用眼睛去挑选那十全十美的,而是让我们用心去吸引那些志同道合的。—— 罗兰

阿富汗语励志名言,阿富汗说说

阿富汗说说

没什么,源自马季的相声段子,世界地理后来有了衍生,就是拉灯(拉登),出了一身阿富汗 甲:相声演员哪,不仅是个演员,还应是个作家。

乙:您怎么样?

甲:我就是个作家。

乙:您是怎么个作家?

甲:我常坐在家里。

乙:这么个作家!

甲:我常在家里写作。

乙:您有什么大作?

甲:最近我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乙:您的文章发表在什么报纸上?

甲:就发表在那个什么《明天日报》上,

乙:《明天日报》?

甲:啊。

乙:那我哪能看到?

甲:哎,我建议你应该看看。

乙:您的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

甲:我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方的名称连接在一起的,

乙:哦,全是地名。

甲:对对对。

乙:那您这篇文章写的什么内容?

甲:写我出国探亲的一段经历。

乙:您出国?

甲:是啊。

乙:看谁去?

甲:看我姨去。

乙:你姨是谁?

甲:夏威夷。

乙:夏威夷?,那是你姨吗?

甲:是啊。

乙:这就开始了?

甲:往后听吧,全有地名。

乙:那么你姨住哪里?

甲:我姨住在冰岛。

乙:冰岛。

甲:哎。

乙:那地方可冷啊。

甲:冷不要紧,我衣服穿的多。

乙:您穿什么呀?

甲:里面我穿一件天山(衫)。

乙:天山?

甲:外边穿着昆仑山。

乙:哇。

甲:还有喜马拉雅山。

乙:好啊,三座大山。

甲:下边穿一条巴库(裤)。

乙:巴库?

甲:料子挺好的。

乙:什么料子的?

甲:毛里求斯(丝)的。

乙:那脚上呢?

甲:脚上蹬着一双高筒皮靴。

乙:你这靴子是皮革还是人造革?

甲:是大马士革的。

乙:有这革吗?

甲:头上还戴着一顶乌克兰式的巴士帽。

乙:你戴它干吗呀?

甲:为了保护我 的两只尼泊尔(耳)。

乙:尼泊尔?

甲:对呀!穿戴好之后。我乘着飞机出发了。

乙:你坐747还是三叉戢啊?

甲:不是,我坐的是赫尔辛基(机)。

乙:有这飞机吗?

甲:下了飞机我找了一条船。

乙:什么船?

甲:阿根廷(艇)。

乙:阿根廷?

甲:这船漂亮极了。

乙:说给大伙听听。

甲:前面插着攀枝花。

乙:哦。

甲:后面挂着西雅图。

乙:恩。

甲:中间竖起了吐鲁番(帆)。

乙:是只大帆船啊?

甲:下船之后我骑马。

乙:什么马?

甲:巴拿马。

乙:巴拿马?这能骑吗?

甲:能骑。我骑着巴拿马赶了两天两夜。

乙:那得走多远哪?

甲:我计算了一下,大概走了新德里吧。

乙:新德里是多少啊?

甲:这是新的计量单位,你不懂。我绕过北部湾,翻过新加坡,最后到了冰岛。哎,那冰岛四面全是水啊。

乙:什么水啊?

甲:左边尼罗河,右边永定河。

乙:啊?

甲:前面洞庭湖,后面珠江。

乙: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这水里还有特产哪!

乙:有什么特产?

甲:盛产爪哇(蛙)。

乙:爪哇是什么动物?

甲:这种动物浑身长满加尔各答的。

乙:哦,浑身的疙瘩。

甲:叫出来的声音很怪。

乙:怎么叫?

甲:“巴——古巴”。

乙:这是爪哇叫的?

甲:我听着害怕啊。

乙:怎么办?

甲:赶紧往前跑。

乙:跑哦哪里去了?

甲:跑着跑着进了一个村子。

乙:什么村子?

甲:石家庄。

乙:石家庄里有什么?

甲:石家庄里有柬埔寨,柬埔寨里有华尔街。

乙:哦?/!

甲:华尔街东面有一高大的建筑物。

乙:有什么建筑物?

甲:卢森堡。

乙:卢森堡在那里呀?

甲:到堡里看看去吧。

乙:对!进里边瞧瞧。

甲:到里边一看。哇——

乙:怎么样?

甲:两边一间间全是名古屋。

乙:这房子还真不少。

甲:屋子漂亮极了。

乙:怎么着?

甲:地上铺的全是比利时(石)。

乙:比利时铺地上了?

甲:一根根柱子全是塔里木的,墙上抹的都是安徽(灰)。

乙:这安徽是什么灰啊?

甲:好灰。屋顶上五颜六色的全是日内瓦。

乙:日内瓦也盖上了?

甲:屋子前面是万顷良田。

乙:都种着什么?

甲:种的都是高产作物,

乙:都有什么?

甲:这边种着丹麦。

乙:丹麦?

甲:那边种着北海道(稻)。我一打听这就是我姨家。

乙:到家了,那赶紧叫门吧。

甲:我走道门前,“啪啪啪”一拍这也门。

乙:也门?那叫家门。

甲:哎。家门,全家人跑出来迎接我。

乙:都是谁呀?

甲:先出来的是我姨的几个女儿,我的几个表妹。

乙:都是谁呀?

甲:她们叫波兰、荷兰、新西兰、纽芬兰。

乙:那是你表妹啊?

甲:后面还跟着几个表哥。

乙:他们又是谁呢?

甲:摩洛哥、墨西哥、芝加哥、摩纳哥。

乙:听这几个哥哥。

甲:他们见了我很亲热,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

乙:他们叫你什么呀?

甲:哟,你好,拉瓦尔品第(弟)。

乙:那是你呀?

甲:他们全家在门前用当地的仪式欢迎我。

乙:什么仪式?

甲:我表哥吹起好望角,我表妹敲起开罗(锣)。

乙:挺客气的,

甲:我姨妈和姨父给我唱了段圣地亚哥(歌)。

乙:还真热闹。

甲:欢迎完了往屋里走。

乙:进去吧。

甲:走着走着坏了,眼前一片慕尼黑。

乙:那开灯啊。

甲:不行。

乙:为什么?

甲:缅甸。

乙:缅甸?停电啊?

甲:没关系,我表妹拿出一支希腊(蜡)。

乙:希腊?

甲:点着之后屋里一片仰光。

乙:亮堂多了。

甲:我一看他们家,太漂亮了。

乙:怎么样呢?

甲:地上铺着巴基斯坦(毯)。

乙:巴基斯坦怎么铺地上了?

甲:窗上挂着华沙(纱)的窗门帘。

乙:是够漂亮的,

甲:床上的被子是布达佩斯(丝)的。

乙:真讲究。

甲:桌上有一个笔筒。

乙:哦?

甲:插着一支密西西比(笔)。

乙:咳!

甲:旁边放着书。

乙:什么书?

甲:有雅典,有瑞典。

乙:哦,是经典著作。

甲:还有一个小盒,我打开一看——

乙:什么呀/

甲:印尼。

乙:印泥啊。

甲:我一看屋里没沙发没椅子。

乙:那我们坐哪里呀?

甲:全坐大坂。

乙:大板凳啊?

甲:我姨父给我端上许多水果盛情的款待我。

乙:都有什么呀?

甲:我一看第一盘。

乙:恩。

甲:刚果。

乙:刚果?我没吃过。

甲:尝尝吧。我拿一个咬了一口,哎哟,——

乙:怎么了?

甲:咯了我这西班牙。

乙:谁让你这么着急?

甲:赶紧吃第二盘。

乙:第二盘是什么?

甲:巴黎(梨)

乙:好吃吗?

甲:黎巴嫩的。

乙:黎巴嫩啊?

甲:我姨父又端了一盘当地的特产。

乙:什么呢?

甲:尼加拉瓜。

乙:尼加拉瓜?味道好吗?

甲:好极了吃的我嘴角都流出秘(蜜)鲁来了。

乙:是够甜的。

甲:一会儿工夫,饭菜又准备好了。

乙:都有什么菜呢?

甲:我一看,哇,尽是好吃的。

乙:你给说说。

甲:香酥洛杉矶(鸡)。红烧斯德哥尔摩(蘑)。

乙:恩。

甲:虾仁炒约旦(蛋),清蒸乌拉圭(龟)。

乙:这都能吃吗?

甲:能吃,我脱了衣服坐在凳子上就吃上了,也顾不上马耳他了。

乙:这叫什么话?

甲:我一边喝横滨酒一边吃羊肉大葱佛得角(饺)。

乙:吃饺子?

甲:恩。

乙:吃了 多少?

甲:我吃了40多个佛得角。

乙:真不错。

甲:最后我又喝了两碗广州(粥)。

乙:稀的呢。

甲:恩,吃的我的肚子——

乙:怎么了?

甲:蒙古蒙古的。

乙:蒙古在这儿?

甲:内蒙古。

乙:内蒙古?

甲:吃的我尽打布拉格(咯)。

乙:谁让你吃那么多?

甲:晚上我睡不着觉。

乙:怎么了?

甲:外面刮起了珠穆朗玛峰(风)。

乙:这风可不小啊。

甲:我姨怕我揶路撒冷。

乙:那怎么办呢?

甲:她找来了保姆,

乙:保姆是谁呢?

甲:达累斯萨拉姆。

乙:那是保姆?

甲:她抱着被子走近来了。

乙:是吗?

甲:她给我铺上了萨拉热窝。

乙:好大的被窝。

甲:我往里边一钻,呵——

乙:怎么样?

甲:里约热内庐(炉)。

乙:挺热乎的。

甲:一会儿工夫捂了我有头阿富汗。

乙:是够热的。

甲:可是到了半夜我仍是睡不着。

乙:又怎么了?

甲:肚子撑的太难受了。

乙:谁让你吃那么多?

甲:坏了,恐怕要拉法兰西(稀)了。

乙:那赶紧上厕所吧。

甲:跑到厕所我一拉澳门。

乙:澳门?

甲:厕所里头有人。

乙:谁在里头?

甲:阿拉伯在里头。

乙:那你跟他说说呀。

甲:我跟他说了这情况,他在里边答话了。

乙:他说什么呀?

甲:等我出去之后你再进来,咱们俩伦敦(轮蹲)。甲:相声演员哪,不仅是个演员,还应是个作家。

乙:您怎么样?

甲:我就是个作家。

乙:您是怎么个作家?

甲:我常坐在家里。

乙:这么个作家!

甲:我常在家里写作。

乙:您有什么大作?

甲:最近我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乙:您的文章发表在什么报纸上?

甲:就发表在那个什么《明天日报》上,

乙:《明天日报》?

甲:啊。

乙:那我哪能看到?

甲:哎,我建议你应该看看。

乙:您的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

甲:我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方的名称连接在一起的,

乙:哦,全是地名。

甲:对对对。

乙:那您这篇文章写的什么内容?

甲:写我出国探亲的一段经历。

乙:您出国?

甲:是啊。

乙:看谁去?

甲:看我姨去。

乙:你姨是谁?

甲:夏威夷。

乙:夏威夷?,那是你姨吗?

甲:是啊。

乙:这就开始了?

甲:往后听吧,全有地名。

乙:那么你姨住哪里?

甲:我姨住在冰岛。

乙:冰岛。

甲:哎。

乙:那地方可冷啊。

甲:冷不要紧,我衣服穿的多。

乙:您穿什么呀?

甲:里面我穿一件天山(衫)。

乙:天山?

甲:外边穿着昆仑山。

乙:哇。

甲:还有喜马拉雅山。

乙:好啊,三座大山。

甲:下边穿一条巴库(裤)。

乙:巴库?

甲:料子挺好的。

乙:什么料子的?

甲:毛里求斯(丝)的。

乙:那脚上呢?

甲:脚上蹬着一双高筒皮靴。

乙:你这靴子是皮革还是人造革?

甲:是大马士革的。

乙:有这革吗?

甲:头上还戴着一顶乌克兰式的巴士帽。

乙:你戴它干吗呀?

甲:为了保护我 的两只尼泊尔(耳)。

乙:尼泊尔?

甲:对呀!穿戴好之后。我乘着飞机出发了。

乙:你坐747还是三叉戢啊?

甲:不是,我坐的是赫尔辛基(机)。

乙:有这飞机吗?

甲:下了飞机我找了一条船。

乙:什么船?

甲:阿根廷(艇)。

乙:阿根廷?

甲:这船漂亮极了。

乙:说给大伙听听。

甲:前面插着攀枝花。

乙:哦。

甲:后面挂着西雅图。

乙:恩。

甲:中间竖起了吐鲁番(帆)。

乙:是只大帆船啊?

甲:下船之后我骑马。

乙:什么马?

甲:巴拿马。

乙:巴拿马?这能骑吗?

甲:能骑。我骑着巴拿马赶了两天两夜。

乙:那得走多远哪?

甲:我计算了一下,大概走了新德里吧。

乙:新德里是多少啊?

甲:这是新的计量单位,你不懂。我绕过北部湾,翻过新加坡,最后到了冰岛。哎,那冰岛四面全是水啊。

乙:什么水啊?

甲:左边尼罗河,右边永定河。

乙:啊?

甲:前面洞庭湖,后面珠江。

乙: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这水里还有特产哪!

乙:有什么特产?

甲:盛产爪哇(蛙)。

乙:爪哇是什么动物?

甲:这种动物浑身长满加尔各答的。

乙:哦,浑身的疙瘩。

甲:叫出来的声音很怪。

乙:怎么叫?

甲:“巴——古巴”。

乙:这是爪哇叫的?

甲:我听着害怕啊。

乙:怎么办?

甲:赶紧往前跑。

乙:跑哦哪里去了?

甲:跑着跑着进了一个村子。

乙:什么村子?

甲:石家庄。

乙:石家庄里有什么?

甲:石家庄里有柬埔寨,柬埔寨里有华尔街。

乙:哦?/!

甲:华尔街东面有一高大的建筑物。

乙:有什么建筑物?

甲:卢森堡。

乙:卢森堡在那里呀?

甲:到堡里看看去吧。

乙:对!进里边瞧瞧。

甲:到里边一看。哇——

乙:怎么样?

甲:两边一间间全是名古屋。

乙:这房子还真不少。

甲:屋子漂亮极了。

乙:怎么着?

甲:地上铺的全是比利时(石)。

乙:比利时铺地上了?

甲:一根根柱子全是塔里木的,墙上抹的都是安徽(灰)。

乙:这安徽是什么灰啊?

甲:好灰。屋顶上五颜六色的全是日内瓦。

乙:日内瓦也盖上了?

甲:屋子前面是万顷良田。

乙:都种着什么?

甲:种的都是高产作物,

乙:都有什么?

甲:这边种着丹麦。

乙:丹麦?

甲:那边种着北海道(稻)。我一打听这就是我姨家。

乙:到家了,那赶紧叫门吧。

甲:我走道门前,“啪啪啪”一拍这也门。

乙:也门?那叫家门。

甲:哎。家门,全家人跑出来迎接我。

乙:都是谁呀?

甲:先出来的是我姨的几个女儿,我的几个表妹。

乙:都是谁呀?

甲:她们叫波兰、荷兰、新西兰、纽芬兰。

乙:那是你表妹啊?

甲:后面还跟着几个表哥。

乙:他们又是谁呢?

甲:摩洛哥、墨西哥、芝加哥、摩纳哥。

乙:听这几个哥哥。

甲:他们见了我很亲热,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

乙:他们叫你什么呀?

甲:哟,你好,拉瓦尔品第(弟)。

乙:那是你呀?

甲:他们全家在门前用当地的仪式欢迎我。

乙:什么仪式?

甲:我表哥吹起好望角,我表妹敲起开罗(锣)。

乙:挺客气的,

甲:我姨妈和姨父给我唱了段圣地亚哥(歌)。

乙:还真热闹。

甲:欢迎完了往屋里走。

乙:进去吧。

甲:走着走着坏了,眼前一片慕尼黑。

乙:那开灯啊。

甲:不行。

乙:为什么?

甲:缅甸。

乙:缅甸?停电啊?

甲:没关系,我表妹拿出一支希腊(蜡)。

乙:希腊?

甲:点着之后屋里一片仰光。

乙:亮堂多了。

甲:我一看他们家,太漂亮了。

乙:怎么样呢?

甲:地上铺着巴基斯坦(毯)。

乙:巴基斯坦怎么铺地上了?

甲:窗上挂着华沙(纱)的窗门帘。

乙:是够漂亮的,

甲:床上的被子是布达佩斯(丝)的。

乙:真讲究。

甲:桌上有一个笔筒。

乙:哦?

甲:插着一支密西西比(笔)。

乙:咳!

甲:旁边放着书。

乙:什么书?

甲:有雅典,有瑞典。

乙:哦,是经典著作。

甲:还有一个小盒,我打开一看——

乙:什么呀/

甲:印尼。

乙:印泥啊。

甲:我一看屋里没沙发没椅子。

乙:那我们坐哪里呀?

甲:全坐大坂。

乙:大板凳啊?

甲:我姨父给我端上许多水果盛情的款待我。

乙:都有什么呀?

甲:我一看第一盘。

乙:恩。

甲:刚果。

乙:刚果?我没吃过。

甲:尝尝吧。我拿一个咬了一口,哎哟,——

乙:怎么了?

甲:咯了我这西班牙。

乙:谁让你这么着急?

甲:赶紧吃第二盘。

乙:第二盘是什么?

甲:巴黎(梨)

乙:好吃吗?

甲:黎巴嫩的。

乙:黎巴嫩啊?

甲:我姨父又端了一盘当地的特产。

乙:什么呢?

甲:尼加拉瓜。

乙:尼加拉瓜?味道好吗?

甲:好极了吃的我嘴角都流出秘(蜜)鲁来了。

乙:是够甜的。

甲:一会儿工夫,饭菜又准备好了。

乙:都有什么菜呢?

甲:我一看,哇,尽是好吃的。

乙:你给说说。

甲:香酥洛杉矶(鸡)。红烧斯德哥尔摩(蘑)。

乙:恩。

甲:虾仁炒约旦(蛋),清蒸乌拉圭(龟)。

乙:这都能吃吗?

甲:能吃,我脱了衣服坐在凳子上就吃上了,也顾不上马耳他了。

乙:这叫什么话?

甲:我一边喝横滨酒一边吃羊肉大葱佛得角(饺)。

乙:吃饺子?

甲:恩。

乙:吃了 多少?

甲:我吃了40多个佛得角。

乙:真不错。

甲:最后我又喝了两碗广州(粥)。

乙:稀的呢。

甲:恩,吃的我的肚子——

乙:怎么了?

甲:蒙古蒙古的。

乙:蒙古在这儿?

甲:内蒙古。

乙:内蒙古?

甲:吃的我尽打布拉格(咯)。

乙:谁让你吃那么多?

甲:晚上我睡不着觉。

乙:怎么了?

甲:外面刮起了珠穆朗玛峰(风)。

乙:这风可不小啊。

甲:我姨怕我揶路撒冷。

乙:那怎么办呢?

甲:她找来了保姆,

乙:保姆是谁呢?

甲:达累斯萨拉姆。

乙:那是保姆?

甲:她抱着被子走近来了。

乙:是吗?

甲:她给我铺上了萨拉热窝。

乙:好大的被窝。

甲:我往里边一钻,呵——

乙:怎么样?

甲:里约热内庐(炉)。

乙:挺热乎的。

甲:一会儿工夫捂了我有头阿富汗。

乙:是够热的。

甲:可是到了半夜我仍是睡不着。

乙:又怎么了?

甲:肚子撑的太难受了。

乙:谁让你吃那么多?

甲:坏了,恐怕要拉法兰西(稀)了。

乙:那赶紧上厕所吧。

甲:跑到厕所我一拉澳门。

乙:澳门?

甲:厕所里头有人。

乙:谁在里头?

甲:阿拉伯在里头。

乙:那你跟他说说呀。

甲:我跟他说了这情况,他在里边答话了。

乙:他说什么呀?

甲:等我出去之后你再进来,咱们俩伦敦(轮蹲)。

阿富汗的段子

没什么,源自马季的相声段子,世界地理

后来有了衍生,就是拉灯(拉登),出了一身阿富汗甲:相声演员哪,不仅是个演员,还应是个作家。

乙:您怎么样?

甲:我就是个作家。

乙:您是怎么个作家?

甲:我常坐在家里。

乙:这么个作家!

甲:我常在家里写作。

乙:您有什么大作?

甲:最近我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乙:您的文章发表在什么报纸上?

甲:就发表在那个什么《明天日报》上,

乙:《明天日报》?

甲:啊。

乙:那我哪能看到?

甲:哎,我建议你应该看看。

乙:您的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

甲:我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方的名称连接在一起的,

乙:哦,全是地名。

甲:对对对。

乙:那您这篇文章写的什么内容?

甲:写我出国探亲的一段经历。

乙:您出国?

甲:是啊。

乙:看谁去?

甲:看我姨去。

乙:你姨是谁?

甲:夏威夷。

乙:夏威夷?,那是你姨吗?

甲:是啊。

乙:这就开始了?

甲:往后听吧,全有地名。

乙:那么你姨住哪里?

甲:我姨住在冰岛。

乙:冰岛。

甲:哎。

乙:那地方可冷啊。

甲:冷不要紧,我衣服穿的多。

乙:您穿什么呀?

甲:里面我穿一件天山(衫)。

乙:天山?

甲:外边穿着昆仑山。

乙:哇。

甲:还有喜马拉雅山。

乙:好啊,三座大山。

甲:下边穿一条巴库(裤)。

乙:巴库?

甲:料子挺好的。

乙:什么料子的?

甲:毛里求斯(丝)的。

乙:那脚上呢?

甲:脚上蹬着一双高筒皮靴。

乙:你这靴子是皮革还是人造革?

甲:是大马士革的。

乙:有这革吗?

甲:头上还戴着一顶乌克兰式的巴士帽。

乙:你戴它干吗呀?

甲:为了保护我 的两只尼泊尔(耳)。

乙:尼泊尔?

甲:对呀!穿戴好之后。我乘着飞机出发了。

乙:你坐747还是三叉戢啊?

甲:不是,我坐的是赫尔辛基(机)。

乙:有这飞机吗?

甲:下了飞机我找了一条船。

乙:什么船?

甲:阿根廷(艇)。

乙:阿根廷?

甲:这船漂亮极了。

乙:说给大伙听听。

甲:前面插着攀枝花。

乙:哦。

甲:后面挂着西雅图。

乙:恩。

甲:中间竖起了吐鲁番(帆)。

乙:是只大帆船啊?

甲:下船之后我骑马。

乙:什么马?

甲:巴拿马。

乙:巴拿马?这能骑吗?

甲:能骑。我骑着巴拿马赶了两天两夜。

乙:那得走多远哪?

甲:我计算了一下,大概走了新德里吧。

乙:新德里是多少啊?

甲:这是新的计量单位,你不懂。我绕过北部湾,翻过新加坡,最后到了冰岛。哎,那冰岛四面全是水啊。

乙:什么水啊?

甲:左边尼罗河,右边永定河。

乙:啊?

甲:前面洞庭湖,后面珠江。

乙: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这水里还有特产哪!

乙:有什么特产?

甲:盛产爪哇(蛙)。

乙:爪哇是什么动物?

甲:这种动物浑身长满加尔各答的。

乙:哦,浑身的疙瘩。

甲:叫出来的声音很怪。

乙:怎么叫?

甲:“巴——古巴”。

乙:这是爪哇叫的?

甲:我听着害怕啊。

乙:怎么办?

甲:赶紧往前跑。

乙:跑哦哪里去了?

甲:跑着跑着进了一个村子。

乙:什么村子?

甲:石家庄。

乙:石家庄里有什么?

甲:石家庄里有柬埔寨,柬埔寨里有华尔街。

乙:哦?/!

甲:华尔街东面有一高大的建筑物。

乙:有什么建筑物?

甲:卢森堡。

乙:卢森堡在那里呀?

甲:到堡里看看去吧。

乙:对!进里边瞧瞧。

甲:到里边一看。哇——

乙:怎么样?

甲:两边一间间全是名古屋。

乙:这房子还真不少。

甲:屋子漂亮极了。

乙:怎么着?

甲:地上铺的全是比利时(石)。

乙:比利时铺地上了?

甲:一根根柱子全是塔里木的,墙上抹的都是安徽(灰)。

乙:这安徽是什么灰啊?

甲:好灰。屋顶上五颜六色的全是日内瓦。

乙:日内瓦也盖上了?

甲:屋子前面是万顷良田。

乙:都种着什么?

甲:种的都是高产作物,

乙:都有什么?

甲:这边种着丹麦。

乙:丹麦?

甲:那边种着北海道(稻)。我一打听这就是我姨家。

乙:到家了,那赶紧叫门吧。

甲:我走道门前,“啪啪啪”一拍这也门。

乙:也门?那叫家门。

甲:哎。家门,全家人跑出来迎接我。

乙:都是谁呀?

甲:先出来的是我姨的几个女儿,我的几个表妹。

乙:都是谁呀?

甲:她们叫波兰、荷兰、新西兰、纽芬兰。

乙:那是你表妹啊?

甲:后面还跟着几个表哥。

乙:他们又是谁呢?

甲:摩洛哥、墨西哥、芝加哥、摩纳哥。

乙:听这几个哥哥。

甲:他们见了我很亲热,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

乙:他们叫你什么呀?

甲:哟,你好,拉瓦尔品第(弟)。

乙:那是你呀?

甲:他们全家在门前用当地的仪式欢迎我。

乙:什么仪式?

甲:我表哥吹起好望角,我表妹敲起开罗(锣)。

乙:挺客气的,

甲:我姨妈和姨父给我唱了段圣地亚哥(歌)。

乙:还真热闹。

甲:欢迎完了往屋里走。

乙:进去吧。

甲:走着走着坏了,眼前一片慕尼黑。

乙:那开灯啊。

甲:不行。

乙:为什么?

甲:缅甸。

乙:缅甸?停电啊?

甲:没关系,我表妹拿出一支希腊(蜡)。

乙:希腊?

甲:点着之后屋里一片仰光。

乙:亮堂多了。

甲:我一看他们家,太漂亮了。

乙:怎么样呢?

甲:地上铺着巴基斯坦(毯)。

乙:巴基斯坦怎么铺地上了?

甲:窗上挂着华沙(纱)的窗门帘。

乙:是够漂亮的,

甲:床上的被子是布达佩斯(丝)的。

乙:真讲究。

甲:桌上有一个笔筒。

乙:哦?

甲:插着一支密西西比(笔)。

乙:咳!

甲:旁边放着书。

乙:什么书?

甲:有雅典,有瑞典。

乙:哦,是经典著作。

甲:还有一个小盒,我打开一看——

乙:什么呀/

甲:印尼。

乙:印泥啊。

甲:我一看屋里没沙发没椅子。

乙:那我们坐哪里呀?

甲:全坐大坂。

乙:大板凳啊?

甲:我姨父给我端上许多水果盛情的款待我。

乙:都有什么呀?

甲:我一看第一盘。

乙:恩。

甲:刚果。

乙:刚果?我没吃过。

甲:尝尝吧。我拿一个咬了一口,哎哟,——

乙:怎么了?

甲:咯了我这西班牙。

乙:谁让你这么着急?

甲:赶紧吃第二盘。

乙:第二盘是什么?

甲:巴黎(梨)

乙:好吃吗?

甲:黎巴嫩的。

乙:黎巴嫩啊?

甲:我姨父又端了一盘当地的特产。

乙:什么呢?

甲:尼加拉瓜。

乙:尼加拉瓜?味道好吗?

甲:好极了吃的我嘴角都流出秘(蜜)鲁来了。

乙:是够甜的。

甲:一会儿工夫,饭菜又准备好了。

乙:都有什么菜呢?

甲:我一看,哇,尽是好吃的。

乙:你给说说。

甲:香酥洛杉矶(鸡)。红烧斯德哥尔摩(蘑)。

乙:恩。

甲:虾仁炒约旦(蛋),清蒸乌拉圭(龟)。

乙:这都能吃吗?

甲:能吃,我脱了衣服坐在凳子上就吃上了,也顾不上马耳他了。

乙:这叫什么话?

甲:我一边喝横滨酒一边吃羊肉大葱佛得角(饺)。

乙:吃饺子?

甲:恩。

乙:吃了 多少?

甲:我吃了40多个佛得角。

乙:真不错。

甲:最后我又喝了两碗广州(粥)。

乙:稀的呢。

甲:恩,吃的我的肚子——

乙:怎么了?

甲:蒙古蒙古的。

乙:蒙古在这儿?

甲:内蒙古。

乙:内蒙古?

甲:吃的我尽打布拉格(咯)。

乙:谁让你吃那么多?

甲:晚上我睡不着觉。

乙:怎么了?

甲:外面刮起了珠穆朗玛峰(风)。

乙:这风可不小啊。

甲:我姨怕我揶路撒冷。

乙:那怎么办呢?

甲:她找来了保姆,

乙:保姆是谁呢?

甲:达累斯萨拉姆。

乙:那是保姆?

甲:她抱着被子走近来了。

乙:是吗?

甲:她给我铺上了萨拉热窝。

乙:好大的被窝。

甲:我往里边一钻,呵——

乙:怎么样?

甲:里约热内庐(炉)。

乙:挺热乎的。

甲:一会儿工夫捂了我有头阿富汗。

乙:是够热的。

甲:可是到了半夜我仍是睡不着。

乙:又怎么了?

甲:肚子撑的太难受了。

乙:谁让你吃那么多?

甲:坏了,恐怕要拉法兰西(稀)了。

乙:那赶紧上厕所吧。

甲:跑到厕所我一拉澳门。

乙:澳门?

甲:厕所里头有人。

乙:谁在里头?

甲:阿拉伯在里头。

乙:那你跟他说说呀。

甲:我跟他说了这情况,他在里边答话了。

乙:他说什么呀?

甲:等我出去之后你再进来,咱们俩伦敦(轮蹲)。甲:相声演员哪,不仅是个演员,还应是个作家。

乙:您怎么样?

甲:我就是个作家。

乙:您是怎么个作家?

甲:我常坐在家里。

乙:这么个作家!

甲:我常在家里写作。

乙:您有什么大作?

甲:最近我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乙:您的文章发表在什么报纸上?

甲:就发表在那个什么《明天日报》上,

乙:《明天日报》?

甲:啊。

乙:那我哪能看到?

甲:哎,我建议你应该看看。

乙:您的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

甲:我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方的名称连接在一起的,

乙:哦,全是地名。

甲:对对对。

乙:那您这篇文章写的什么内容?

甲:写我出国探亲的一段经历。

乙:您出国?

甲:是啊。

乙:看谁去?

甲:看我姨去。

乙:你姨是谁?

甲:夏威夷。

乙:夏威夷?,那是你姨吗?

甲:是啊。

乙:这就开始了?

甲:往后听吧,全有地名。

乙:那么你姨住哪里?

甲:我姨住在冰岛。

乙:冰岛。

甲:哎。

乙:那地方可冷啊。

甲:冷不要紧,我衣服穿的多。

乙:您穿什么呀?

甲:里面我穿一件天山(衫)。

乙:天山?

甲:外边穿着昆仑山。

乙:哇。

甲:还有喜马拉雅山。

乙:好啊,三座大山。

甲:下边穿一条巴库(裤)。

乙:巴库?

甲:料子挺好的。

乙:什么料子的?

甲:毛里求斯(丝)的。

乙:那脚上呢?

甲:脚上蹬着一双高筒皮靴。

乙:你这靴子是皮革还是人造革?

甲:是大马士革的。

乙:有这革吗?

甲:头上还戴着一顶乌克兰式的巴士帽。

乙:你戴它干吗呀?

甲:为了保护我 的两只尼泊尔(耳)。

乙:尼泊尔?

甲:对呀!穿戴好之后。我乘着飞机出发了。

乙:你坐747还是三叉戢啊?

甲:不是,我坐的是赫尔辛基(机)。

乙:有这飞机吗?

甲:下了飞机我找了一条船。

乙:什么船?

甲:阿根廷(艇)。

乙:阿根廷?

甲:这船漂亮极了。

乙:说给大伙听听。

甲:前面插着攀枝花。

乙:哦。

甲:后面挂着西雅图。

乙:恩。

甲:中间竖起了吐鲁番(帆)。

乙:是只大帆船啊?

甲:下船之后我骑马。

乙:什么马?

甲:巴拿马。

乙:巴拿马?这能骑吗?

甲:能骑。我骑着巴拿马赶了两天两夜。

乙:那得走多远哪?

甲:我计算了一下,大概走了新德里吧。

乙:新德里是多少啊?

甲:这是新的计量单位,你不懂。我绕过北部湾,翻过新加坡,最后到了冰岛。哎,那冰岛四面全是水啊。

乙:什么水啊?

甲:左边尼罗河,右边永定河。

乙:啊?

甲:前面洞庭湖,后面珠江。

乙: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这水里还有特产哪!

乙:有什么特产?

甲:盛产爪哇(蛙)。

乙:爪哇是什么动物?

甲:这种动物浑身长满加尔各答的。

乙:哦,浑身的疙瘩。

甲:叫出来的声音很怪。

乙:怎么叫?

甲:“巴——古巴”。

乙:这是爪哇叫的?

甲:我听着害怕啊。

乙:怎么办?

甲:赶紧往前跑。

乙:跑哦哪里去了?

甲:跑着跑着进了一个村子。

乙:什么村子?

甲:石家庄。

乙:石家庄里有什么?

甲:石家庄里有柬埔寨,柬埔寨里有华尔街。

乙:哦?/!

甲:华尔街东面有一高大的建筑物。

乙:有什么建筑物?

甲:卢森堡。

乙:卢森堡在那里呀?

甲:到堡里看看去吧。

乙:对!进里边瞧瞧。

甲:到里边一看。哇——

乙:怎么样?

甲:两边一间间全是名古屋。

乙:这房子还真不少。

甲:屋子漂亮极了。

乙:怎么着?

甲:地上铺的全是比利时(石)。

乙:比利时铺地上了?

甲:一根根柱子全是塔里木的,墙上抹的都是安徽(灰)。

乙:这安徽是什么灰啊?

甲:好灰。屋顶上五颜六色的全是日内瓦。

乙:日内瓦也盖上了?

甲:屋子前面是万顷良田。

乙:都种着什么?

甲:种的都是高产作物,

乙:都有什么?

甲:这边种着丹麦。

乙:丹麦?

甲:那边种着北海道(稻)。我一打听这就是我姨家。

乙:到家了,那赶紧叫门吧。

甲:我走道门前,“啪啪啪”一拍这也门。

乙:也门?那叫家门。

甲:哎。家门,全家人跑出来迎接我。

乙:都是谁呀?

甲:先出来的是我姨的几个女儿,我的几个表妹。

乙:都是谁呀?

甲:她们叫波兰、荷兰、新西兰、纽芬兰。

乙:那是你表妹啊?

甲:后面还跟着几个表哥。

乙:他们又是谁呢?

甲:摩洛哥、墨西哥、芝加哥、摩纳哥。

乙:听这几个哥哥。

甲:他们见了我很亲热,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

乙:他们叫你什么呀?

甲:哟,你好,拉瓦尔品第(弟)。

乙:那是你呀?

甲:他们全家在门前用当地的仪式欢迎我。

乙:什么仪式?

甲:我表哥吹起好望角,我表妹敲起开罗(锣)。

乙:挺客气的,

甲:我姨妈和姨父给我唱了段圣地亚哥(歌)。

乙:还真热闹。

甲:欢迎完了往屋里走。

乙:进去吧。

甲:走着走着坏了,眼前一片慕尼黑。

乙:那开灯啊。

甲:不行。

乙:为什么?

甲:缅甸。

乙:缅甸?停电啊?

甲:没关系,我表妹拿出一支希腊(蜡)。

乙:希腊?

甲:点着之后屋里一片仰光。

乙:亮堂多了。

甲:我一看他们家,太漂亮了。

乙:怎么样呢?

甲:地上铺着巴基斯坦(毯)。

乙:巴基斯坦怎么铺地上了?

甲:窗上挂着华沙(纱)的窗门帘。

乙:是够漂亮的,

甲:床上的被子是布达佩斯(丝)的。

乙:真讲究。

甲:桌上有一个笔筒。

乙:哦?

甲:插着一支密西西比(笔)。

乙:咳!

甲:旁边放着书。

乙:什么书?

甲:有雅典,有瑞典。

乙:哦,是经典著作。

甲:还有一个小盒,我打开一看——

乙:什么呀/

甲:印尼。

乙:印泥啊。

甲:我一看屋里没沙发没椅子。

乙:那我们坐哪里呀?

甲:全坐大坂。

乙:大板凳啊?

甲:我姨父给我端上许多水果盛情的款待我。

乙:都有什么呀?

甲:我一看第一盘。

乙:恩。

甲:刚果。

乙:刚果?我没吃过。

甲:尝尝吧。我拿一个咬了一口,哎哟,——

乙:怎么了?

甲:咯了我这西班牙。

乙:谁让你这么着急?

甲:赶紧吃第二盘。

乙:第二盘是什么?

甲:巴黎(梨)

乙:好吃吗?

甲:黎巴嫩的。

乙:黎巴嫩啊?

甲:我姨父又端了一盘当地的特产。

乙:什么呢?

甲:尼加拉瓜。

乙:尼加拉瓜?味道好吗?

甲:好极了吃的我嘴角都流出秘(蜜)鲁来了。

乙:是够甜的。

甲:一会儿工夫,饭菜又准备好了。

乙:都有什么菜呢?

甲:我一看,哇,尽是好吃的。

乙:你给说说。

甲:香酥洛杉矶(鸡)。红烧斯德哥尔摩(蘑)。

乙:恩。

甲:虾仁炒约旦(蛋),清蒸乌拉圭(龟)。

乙:这都能吃吗?

甲:能吃,我脱了衣服坐在凳子上就吃上了,也顾不上马耳他了。

乙:这叫什么话?

甲:我一边喝横滨酒一边吃羊肉大葱佛得角(饺)。

乙:吃饺子?

甲:恩。

乙:吃了 多少?

甲:我吃了40多个佛得角。

乙:真不错。

甲:最后我又喝了两碗广州(粥)。

乙:稀的呢。

甲:恩,吃的我的肚子——

乙:怎么了?

甲:蒙古蒙古的。

乙:蒙古在这儿?

甲:内蒙古。

乙:内蒙古?

甲:吃的我尽打布拉格(咯)。

乙:谁让你吃那么多?

甲:晚上我睡不着觉。

乙:怎么了?

甲:外面刮起了珠穆朗玛峰(风)。

乙:这风可不小啊。

甲:我姨怕我揶路撒冷。

乙:那怎么办呢?

甲:她找来了保姆,

乙:保姆是谁呢?

甲:达累斯萨拉姆。

乙:那是保姆?

甲:她抱着被子走近来了。

乙:是吗?

甲:她给我铺上了萨拉热窝。

乙:好大的被窝。

甲:我往里边一钻,呵——

乙:怎么样?

甲:里约热内庐(炉)。

乙:挺热乎的。

甲:一会儿工夫捂了我有头阿富汗。

乙:是够热的。

甲:可是到了半夜我仍是睡不着。

乙:又怎么了?

甲:肚子撑的太难受了。

乙:谁让你吃那么多?

甲:坏了,恐怕要拉法兰西(稀)了。

乙:那赶紧上厕所吧。

甲:跑到厕所我一拉澳门。

乙:澳门?

甲:厕所里头有人。

乙:谁在里头?

甲:阿拉伯在里头。

乙:那你跟他说说呀。

甲:我跟他说了这情况,他在里边答话了。

乙:他说什么呀?

甲:等我出去之后你再进来,咱们俩伦敦(轮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