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喜欢做“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它既能检验你的反应是否灵敏迅速,又可以培养你的思维和想像力。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比较励志的脑筋急转弯,希望大家喜欢。有意思的脑筋急转弯 1. 一再叫好 (打一称谓)——答案:参赞2. 宛转娥眉马前死·掉首格 (菊花品种)——答案:玉套环3. 前无古人·虾须格 (打一礼貌用语)——答案:借光4. 此勇夫之赏也 (打一人事用语)——答案:退休金5. 青春常在 (打一礼貌用语)——答案:不谢6. 此花开尽更无花 (打一礼貌用语)——答案:多谢了7. 江西老表 (中药名二)——答案:水连,陈皮8. 女儿乐 (中草药名二)——答案:千金子,合欢9. 十分红 (中药名)——答案:九一丹10. 吾日三省吾身 (中药名二)——答案:防己,松节11. 五百个女人脱光衣服 (猜一体育用品)——答案: 铅球 12. 一人生得丑,一耳八张口。 (打一字)——答案:职13. 念头 (打一字)——答案:今14. 世界上最高的人 (打一 成语 )——答案:顶天立地15. 思 (打一字)——答案:十16. 一个老汉,一个姑娘,两人一起给哥作伴。 (打一字)——答案:嫂17. 时钟坏了 (打一成语)——答案:无时无刻18. 两人坐在土堆上 (打一字)——答案:坐19. 一齐打老鼠 (打一俗语三字)——答案:合拍子20. 一心向前走 (打一俗语四字)——答案:思想进步21. 一摆龙门三五日 (打一报刊名)——答案:半月谈22. 一级青年教师 (打一聊斋志异篇目)——答案:元少先生23. 红色空中警报·皓首格 (打一神话 传说 人物)——答案:猪八戒24. 0 0=0 (打一成语)——答案:一无所有25. 好字无女又无依 (打一字)——答案:了趣味脑筋急转弯 1. 甲说:“我姓十八子。”乙说:“我是天下第一姓!” (打二姓氏)——答案:李、赵2. 格里格 (打一常用词)——答案:口角3. 九十九回俱奏凯·卷帘格 (打一《水浒传》诨名)——答案:百胜将4. 三十巧运筹 (打《孔雀东南飞》一句)——答案:作计乃而立5. 山岳潜影 (打《孝经》一句)——答案:仲尼居6. 上月球 (打唐诗五言)——答案:登临出世界7. 舍其旧 (打左传一句)——答案:是弃陈也8. 高低不答应 (打一常用词)——答案:中肯9. 攻其不备 (打一常用词)——答案:突击10. 皮开肉绽 (打一常用词)——答案:露骨11. 旧的小的不行·燕尾格 (打一常用词)——答案:新奇12. 人面桃花相映红·卷帘格 (打一称谓)——答案:女看护13. 向娘子军致敬 (打二称谓)——答案:令尊,女士14. 丈夫无恙 (打一称谓)——答案:老公安15. 枝头晃动花影重 (打一俗称谓)——答案:光棍16. 按劳分配 (打一时间用语)——答案:干支17. 人间万姓仰头看 (打一礼貌用语)——答案:各位赏光18. 一派升平好景象 (西药名)——答案:安宁片19. 马上上榻 (中药名)——答案:蛇床20. 日出昆岗 (中药名)——答案:阳起石21. 一日三餐无定时 (打一俗语三字)——答案:吃不准22. 一言不发 (打一俗语三字)——答案:无所谓23. 一滴水,二滴水,三四滴水,十滴水,十一滴水。 (打六字)——答案:泳、冰、江、泗、汁、汗

励志的脑筋急转弯

关于励志的脑筋急转弯

1谜面:旗展西阳处,云北雀南飞。谜底:际

解析:依据象形法 方位法 减损法 积木法成谜,前半句,【旗展】此处象形指【阝】,按照左西右东原则,【阳】字之【西】也是【阝】,后半句,按照上北下南原则,【云】字之【北】此处指【二】,【雀】字之【南】此处指【隹】,【飞】走后剩【小】,【阝】【二】【小】组成【际】字。2谜面:芷草飞花落,重峰望北尘。谜底:紫

解析:依据减损法 残缺法 象形法 方位法 积木法成谜,【草】即【艹】,【芷】字中【艹】【飞】后剩【止】,【花落】意思是【花】字残缺,此处取【匕】,【重峰】此处象形指【幺】(远看像两座山),按照上北下南原则,【尘】字之【北】此处指【小】,【止】【匕】【幺】【小】最后组成【紫】字。3谜面:红芍半掩向西南谜底:约

解析:依据半字法 方位法成谜,【红】和【芍】各取一半,【向西南】提示分别取【红】字的西面和【芍】字的南面,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原则,分别指【纟】和【勺】,最后组成【约】字。平仄分析:平平仄仄仄平平4谜面:天半叶东飞,妙语芳草偎。谜底:诺解析:依据半字法 方位法 减损法 积木法成谜,【天】字取一半【】,按照左西右东原则,【叶】字【东】面【飞】后剩【口】,【妙语】即【讠】,【芳草】即【艹】,最后组成【诺】字。5谜面:悟道乘舟去,张弓射远空。谜底:首长解析:依据象形法 减损法成谜,【舟】此处象形指【辶】,【道】字中【辶】【去】后剩【首】字,【张】字中将【弓】【射远空】后剩【长】字。6谜面:千里人归春日去,今得美玉换新颜。谜底:秦玲解析:依据减损法 加合法 移位法成谜,前句,【春】字将【日】【去】掉后剩【三人】,与【千】【人】组成【秦】字;后句,【玉】字将【、】移到【今】字下面成【玲】字。7谜面:山侧清石上,双手托秋波。谜底:鼎解析:依据方位法 减损法 象形法 借代法 积木法成谜,前句,山侧清/石上,【山】字将两【侧】【清】掉后剩【丨一】,【石】字之【上】此处指【丆】;后句,【双手托】此处象形指【丱(那个图形打不出来)】,【秋波】此处代指【目】,最终组成【丱】【目】【丆】【丨一】组成【鼎】字。8谜面:迅舟西向驰,妙语传佳信。谜底:讯解析:依据象形法 减损法 积木法 提义扣合成谜,前句,迅/舟西向驰,【舟】字此处象形指【辶】,【迅】字中【辶】【西向】【驰】走后剩【卂】,后句,【妙语】此处指【言】,即【讠】,与【卂】组成【讯】字;【讯】字含有【通讯、通信】的意思,故以【传佳信】扣合【讯】字,故猜【讯】字。9谜面:花前人伫立,水内横斜舟。谜底:苍解析:依据方位法 移位法 象形法 积木法成谜,前句中,【花】字之【前】此处指【艹】,【人】字明扣,后句中,【水】字之【内】此处指【亅】,【横】成【乛】,【斜舟】此处象形指【乚】,最终【艹】【人】【乛】【乚】组成【苍】字。10谜面:东临卧日隐,南觅月斜出。谜底:览解析:依据减损法 方位法 象形法 积木法成谜,前句中,【临】字中将【卧日】【隐】去后剩【刂丶(组合起来,打不出来,你懂的)】,后句中,按照上北下南原则,【觅】字之【南】此处指【见】,【月斜】此处象形指【爫】,【觅】字中【爫】【出】去后也剩【见】,最终组成【览】字。11谜面:佳人一现候梅前,休要双眉紧锁连。(十四字)谜底:体解析:前句中,【梅】字之【前】指【木】,【人】即【亻】,【一】字明扣,三者组成【体】字;后句中,【双眉紧锁连】象形指【一】,【休】字明扣,二者也组成【体】字。12谜面:披衣掩素手,塘前解是非。谜底:坡解析:前句中,【手】即【扌】,【披】字中将【扌】【掩】盖后剩【皮】;后句中,【塘】字之【前】指【土】,【土】字【解】开后成【十一】,在数学中,【十一】表示【是非】,故【解是非】也指【土】字,与前句【皮】组成【坡】字。13谜面:西随秀耳至,今朝见丹心。谜底:邻解析:前句中,按照左西右东原则,【随】字之【西】即【阝】,【耳】也指【阝】;后句中,【丹】字之【心】指【、】,【今】字明扣,与前句【阝】组成【邻】字。【梦紫霞】原创字谜,用心之作^_^,苦思冥想不易,望有助朋友且能喜欢,若满意请采纳,合作愉快。14谜面:西塘雨一点,又会清风中。谜底:玉凤解析:前句中,按照左西右东原则,【塘】字之【西】即【土】,【点】即【、】,【一】字明扣,三者组成【玉】字;后句中,【风】字之【中】指【X】,【清】除后剩【几】,【又】字明扣,二者组成【凤】字。15谜面:寺北生金色,衣南叶正飞。谜底:袁解析:前句中,按照上北下南原则,【寺】字之【北】即【土】,五行中,【土】生【金】,故前句猜【土】;后句中,【衣】字之【南】指【衣字下部分】,【叶】字中将【十】(正号)【飞】走后剩【口】,最终与前句组成【袁】字。16谜面:金璧白光浮,良辰抹泪珠。谜底:银解析:前句中,【金】即【钅】,【白光浮】是指【银】的颜色,扣合【银】字;后句中,【泪珠】象形指【、】,【良】字中将【、】【抹】走后剩【艮】,最终与前句【钅】组成【银】字。【梦紫霞】原创字谜,用心之作^_^,这些够不够,不够还有100多个,在下面百度云盘分享,都是在百度知道回答问题时刚写没多久的,若满意请采纳。

励志的脑筋急转弯大全及答案

《一枚金币》记叙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 故事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 四年级语文 《一枚金币》教案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更多四年级相关内容推荐↓↓↓ 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5篇 四年级美文欣赏范文5篇 四年级励志小故事大全 四年级的脑筋急转弯大全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枚金币》教案一 一、导入 二、理解课文 1.课件出示生字词,巩固认读。 2.自主阅读 3.再次阅读,先读3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老人的儿子是什么样子?他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目的让学生抓住文中正面和侧面形容老人和儿子的词语,进行对比,突出儿子的品质——花钱如流水、懒惰、懒鬼) 4.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在文中快速找出妈妈说的三段话,想一想有什么变化?她为什么这么做? 5.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6.老师继续提问:为什么第二次母亲不让儿子真的去干活挣钱?(目的让学生理解母亲爱子心切,而且母亲和儿子开始都没有理解老人的用心,从而突出并激发学生思考老人这么做的真正目的) 7.小组讨论,从文中找出,父亲在三次接到儿子的金币时的反应。回答问题:“为什么第二次、第三次的反应和第一次一样?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理解的老人的行为的? 8.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9.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儿子面对父亲的行为,相应的三次反应是什么。(抓住前两次的“笑”)然后提问:“儿子为什么两次都笑了?”(让学生意识到他在父亲面前,内心感到不好意思)重点放在第三次“受不了”时人物的心情上。让学生阅读倒数3、4自然段,找同学模仿当时儿子说话的口气,体会当时的心情。老师可以在一旁作阅读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10.课件出示一表格,表示三场对话中,父亲、母亲和儿子的态度,用文中或自己的词语概括出来。学生思考,一起填表。 11.教师 总结 :文中对话极多,父亲、母亲与儿子的三场对话,环境不一样,人物的情绪也不一样,只有理解了人物的心理与感情,才能读出这种变化。通过分析课文,同学们已经有了较深的理解,现在让我们再分角色读一遍,看看是否能比之前几次读的更有味道,更能表达人物情感。 12.分角色阅读 三、总结 老师提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学到了些什么?或是读完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枚金币》教案二 一 、 导入 1.童话是智慧老人送给孩子的礼物,你们喜欢一枚金币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下面我们一起重温故事。 2. 放课件 、师范读。 3. 请孩子们 说说 故事讲了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 1.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儿子一共交给父亲几枚金币呢?三枚。 父亲是怎样对待儿子交给他的这三枚金币的?(把它扔进火里。) 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父亲认为这金币不是儿子自己挣来的。) 2.在 文章 中,父亲与儿子有几场对话?三场,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并读一读。 3.在这三场对话中,父亲与儿子的神态与心情有什么变化呢?请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4.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而已,为什么第三次金币被父亲扔掉儿子就“受不了”?(因为是儿子辛辛苦苦挣来的。)哪些 句子 体现了儿子挣钱的辛苦?当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后,儿子是怎样的心情?(伤心与气愤)我们应该怎样读儿子的话呢?指导朗读。 5.课文中有几处“受不了”?分别是谁“受不了”?儿子“受不了”是因为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父亲为什么“受不了”呢?是呀,父亲因为儿子不愿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因此非常失望痛苦,你能读出父亲的这种心情吗?指导朗读。 三、 深化中心 讨论:那请你们想想许多年以后,父亲去世了,儿子靠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来到父亲坟前,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心理话。 四、 总结 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同时也做一个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孩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枚金币》教案三 (一)激情谈话,趣味引入 1、不管大人还是小孩,人人都喜欢钱。千百年来,金钱一直是人们最热衷议论的话题之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中国的古训,“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是现代人的说法,“有钱能使鬼推磨”是另一部分人的人生哲学。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金钱的 名言 呢?你能说说钱能做什么吗? 2、大家都知道父母最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有一位父亲却打算将所以的财产送与别人,而决不留给自己的儿子,这是为何?欲知详情,请看课文《一枚金币》。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黙看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中有几个角色?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说出具体事情:(儿子花钱如流水、懒惰――父亲要儿子挣一枚金币――母亲放纵儿子来欺骗老人,两次被识破――劝儿子自己去挣金币――儿子自己挣来的金币被父亲第三次扔进火里,儿子连忙从火里把金币抓出来――父亲相信这枚金币是儿子挣来的) (2)用关联词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说:(因为儿子花钱如流水,懒惰,所以父亲要他自己挣一枚金币。因为母亲溺爱、放纵儿子欺骗老人,两次被识破,所以母亲劝儿子去挣金币。因为儿子见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金币被扔进火炉里受不了,所以父亲相信这枚金币是儿子挣来的。) (三)合作学习,小组交流 1、儿子一共交给父亲几枚金币呢?(三枚)。父亲是怎样对待儿子交给他的这三枚金币的?(把它扔进火里。)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父亲认为这金币不是儿子自己挣来的。)> 2、在文章中,父亲与儿子有几场对话?三场,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并读一读。 3、在这三场对话中,父亲与儿子的神态、心情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并填表。 次数      老人的动作、语言、心情      儿子的动作、神态、心情 第一次接过   扔进,不是你挣来的,伤心 失望   走开,笑了,冷漠 自私 第二次接过   扔进,不是你挣来的,痛恨 失望   走开,笑了,冷漠 自私 第三次接过   扔进,是你挣来的钱,相信 满意   抓出 大叫,受不了 愤怒 4、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而已,为什么第三次金币被父亲扔掉儿子就“受不了”?(因为是儿子辛辛苦苦挣来的。)哪些句子体现了儿子挣钱的辛苦?当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后,儿子是怎样的心情?(伤心与气愤)我们应该怎样读儿子的话呢?指导朗读。 5、课文中有几处“受不了”?分别是谁“受不了”?儿子“受不了”是因为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父亲为什么“受不了”呢?是呀,父亲因为儿子不愿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因此非常失望痛苦,你能读出父亲的这种心情吗?指导朗读。 6、父亲与儿子的这三场对话,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父亲与儿子的情感又有哪些变化呢?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三场对话。你觉得他们读得好吗?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又在哪里? (四)探究学习、师生互动 快速浏览课文: 1、老人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假如你是这个儿子,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这个父亲,你又会怎样做? 3、你觉得老人、儿子、母亲是怎样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4、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清文章思路。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枚金币》教案四 教材简介: 课文记叙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学情分析: 对于现在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充裕的物质生活,使他们正像文中的儿子一样,看不到父母挣钱的辛苦,不懂得金钱中包含有劳动价值,当然也就不知道珍惜。学习本课,要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到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在今后生活中懂得正确对待金钱,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 导入 1.童话是智慧老人送给孩子的礼物,你们喜欢一枚金币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下面我们一起重温故事。 2. 放课件 、师范读。 3. 请孩子们说说故事讲了件什么事? 二 、 学习故事的经过 1. 过度:父亲要儿子去挣金币哪怕一枚也好,是希望他能改变现状,儿子最终有变化吗?这种变化是一次完成的吗? 2.默读9--28自然段,勾出父亲是怎样对待三枚金币的,感受下儿子的变化。 (1)学生勾画。 (2)找到后读一读。第一次:父亲扔,儿子笑;第二次:父亲扔,儿子笑;第三次,父亲扔,儿子抓。 (3) 同样三枚金币,价值相等,遭受同样的待遇,儿子的反映为什么截然不同,变化如此之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前两次儿子对待金币的态度。 (4)读9—13自然段,说说儿子为什么笑?他在想什么?这时父亲是什么心情? (5)读14—20自然段,儿子为什么会笑?父亲又是怎样? 师小结:这两枚金币都是妈妈给的,儿子对待金币没有一丝触动,只是一笑置之,可当父亲第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儿子的反映完全不同了。 三、 学习故事的结果 1. 齐读句子。(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火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 2.从这一句找出动作的词语,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儿子为什么有这么强烈的反映? 3.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体会道到的?(熊熊大火,非常心痛金币,以至于受不了)受不了是什么心情?为什么受不了?(整整干了一个星期活) 4. 想想这整整一个星期中他会受哪些折磨,会吃哪些苦头,想想儿子会有什么变化? 5. 这种变化归工于谁? (父亲多残忍呀,让儿子去受这样的罪,还三次把儿子挣来的金币扔进火炉里去烧,你们的看法呢?老人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 四、 深化中心 讨论:那请你们想想许多年以后,父亲去世了,儿子靠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来到父亲坟前,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心理话。 五、 总结 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同时也做一个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孩子。 板书设计: 爸爸 一扔 二扔 三扔 一枚金币 儿子 笑笑 抓 教学 反思 : 一、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阅读的策略、 方法 。 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自读基础上提出问题,在读文自行解答问题,通过交流,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教材对四年级的学生自学水平通过“金钥匙”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因而在本课质疑环节中,我做了引导,使学生不光会提出自己的问题且能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 二、角色互换,体会人物心情。 学生在阅读中易形成一种角色认同,我利用这一点,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假如你就是这个儿子,你这时笑什么?说说你心理是怎么想的。”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很好的理解人物心情。 三、联系生活学语文,再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体会父亲失望痛苦的心情时,还有儿子挣钱的辛苦时,都联系了生活实际,更好的理解了课文;而在学文后,谈怎样看待父母的钱,做压岁钱使用情况调查,则又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语言文字熏陶的又深化了对所学的认识,指导了学生的行动。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枚金币》教案五 教材简介: 课文记叙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教学目的要求: 基础知识: 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3个汉字。 2、通过查资料了解钱的作用。 3、进一步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通过学习课文,学会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对待金钱。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钱能做什么”的课前问题 1、互相汇报调查结果:10元钱能做什么 2、小结钱的重要性 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A重点指导“惰”的书写 B认识多音字“差“ 2、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写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受不了”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两次,一次是老人“受不了”,一次是儿子“受不了”) 3、老人因为什么“受不了”了?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读读父亲痛恨的话,再次体会老人对儿子的失望之情。) 4、夫妻俩商讨的结果是什么? 5、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了父亲与儿子的几次对话? 6、小组里读读这三次对话?找找儿子的表情、动作的句子重点读读 7、引导质疑;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第三次为什么会是那样? 8、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小组内交流讨论。 ⑴想像儿子在一个星期的工作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⑵读读这次对话,有感情的朗读 指导学生读出儿子的愤怒的语气。 9、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10、对比儿子上两次的表现,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1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12、小组间共同讨论,学习课文后的体会,全班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 日记 本上。 作业设计: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枚金币》教案5篇相关文章: ★ 四年级上册语文一枚金币教学设计及原文 ★ 四年级上册语文《一枚金币》教学设计 ★ 小学四年级语文《比金钱更重要》教案模板 ★ 小学四年级语文《新年礼物》优质教案 ★ 小学四年级语文《付饭钱》教材教案 ★ 小学四年级语文《六个馒头》教案 ★ 小学四年级语文《捅马蜂窝》教案 ★ 四年级上册语文去年的树说课稿及原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备课教案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6732713c8049618d4dd9c9b08bf57682";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