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一块石头,也能开花也能飞 【一】 一个年轻人总感到自己天生愚笨,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 一次,他去请教一位雕刻大师。在雕刻大师家里,他看到了一朵美丽的花,不由好奇地问:这是一朵什么花? 石头花。雕刻大师说。 石头花?石头怎么会开花呢? 你凑近去看看便知道了。 年轻人用手指轻轻地触摸了一下花朵,发现果然是由石头雕刻的。 大师,你是怎样把一块生硬的石头雕刻成一朵如此娇美的花呢?年轻人问。 一刀一刀雕刻的。一刀雕刻下去,也许看不出石头有什么变化,但当你锲而不舍地一刀一刀雕刻下去,一百刀、一千刀、一万刀就是再坚硬的石头,也能把它雕刻成一朵花。 大师,你是不是在告诉我,只要付出时间、精力和心血,纵使石头,也能让它开花。 是的。有的人生来不是一朵花,而是一块笨拙的石头,但只要他有一颗开花的心,只要他肯付出时间、精力和心血去雕刻自己、打磨自己,最终也能让自己开成一朵花。雕刻大师说。 年轻人恍然大悟,他开始坚信,自己也是一朵花! 【二】 一位雕塑家用石头雕塑了一只鹰,鹰雕塑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一样。有人问他: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塑得飞起来的?雕塑家回答道:其实,这只高飞的鹰本来就在那里,我只不过把石头中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一块石头,只要把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就能飞起来。这使我想到了人,人哪怕像石头一样愚笨,只要能舍弃多余的东西,也是能够飞起来的啊! 而人生的****,就像一块石头多余的边边角角,如果面对****,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这也不舍得放弃,那也不舍得放弃,人生就会成为一块沉重的石头,永远成不了展翅高飞的鹰。 【三】 一道流星的光芒划过天空。 流星会发光吗?我问父亲。 流星不会发光。父亲说。 哪为什么我们能看到流星的光芒呢? 看过陨石的照片吗?这些黯淡的石头,就是流星坠落大地后残存的碎片。流星只不过是一块黯淡的石头。 石头怎么会发光呢? 流星进入太空后,飞速前行的流星与空气发生剧烈的磨擦,而产生巨大的热量,致使流星燃烧起来,由此我们看到了流星燃烧的光芒。父亲说,一块石头,哪怕是一块黯淡的石头,只要它能迅速行动,只要它能无畏进取,就能发出耀眼的光芒。

雕塑的故事摘录励志语,雕塑的故事摘录励志语句

雕塑的故事摘录励志语录

这是法国艺术家罗丹的故事,

《巴尔扎克》是罗丹最有影响的杰作之一。作品是受法国文学家协会委托于1891年开始塑造的。合同规定一年半完成,而罗丹却整整用了六年的时间。为了塑造巴尔扎克的形象,罗丹煞费苦心。原来巴尔扎克长的其貌不扬,显然用写实手法来为他造像是不宜的,而任何理想化的表示崇敬也无济于事。因些罗丹决定在不掩饰巴尔扎克容颜的前提下,着力刻划这位作家精神特质的美。罗丹说:“我试图表现巴尔扎克过人的旺盛精力,坎坷的生活无止境的挣扎和伟大的毅力和品德。我企图表现所有这一切。”为此他阅读了巴尔扎克的全部作品,走访了他的家乡,搜集了所有的资料、照片,寻找了熟悉巴尔扎克的人。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罗丹的想象力不断丰实,习作草图不断增多,他前后设计了十七个巴尔扎克塑像,还作了七个裸体像,最后才完成1897年定型的那个粗犷的雕像。

面对着罗丹创作的这尊《巴尔扎克像》,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这位大作家充满激情的创作情景:巴尔扎克身披宽大的睡袍,身躯微微后倾,高昴着雄狮般的头颅,正在凝神思索,种种幻象在纠缠着他,使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神游于艺术创造的瑰丽世界中。也许,他马上就会扑向书案,抓起鹅毛笔,听凭泉涌般的激情支配,写新的感人的篇章。也许,他将久久的苦恼,不知道怎样才能更精确地塑造新的生动形象。罗丹在这件作品中,大胆地吸收了绘画因素,以新的手法,大大丰实了雕塑的语言。作品以其自由的手法,大胆的表现,整体的和谐,令人惊异不已。

在《巴尔扎克像》上,罗丹着力传达的并不是外形的肖似,而是要着重表现巴尔扎克创作的热情、战斗的意志、伟大的气魄,充满艰辛的生活。一句话,罗丹想塑造出这位要用笔征服世界的伟大作家的活生生的灵魂。

在创作《巴尔扎克像》接近完成时,罗丹的几个弟子纷纷跑来欣赏老师的新作。他们边看边议论,都夸奖老师把巴尔扎克的神态作活了。其中布尔德尔更是赞不绝口,他死死的凝视着“巴尔扎克”的一双手,认为塑造的十分精彩,令布尔德尔叹服。其他弟子也对这双手特别感兴趣,一致认为雕的太成功了。在几个学生议论的时候,罗丹一直在旁边认真听着大家的每一言,当他听到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夸奖这双手的时候,罗丹的脸色开始变了,突然,他拿起一把鎯头向巴尔扎克像冲了过去,几下子就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给敲了下来,学生们都惊呆了,一位弟子壮着胆子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这双手塑的不是很好吗?罗丹严肃的回答说:“正因为这双手做的最好,我才把它敲下来!我创作巴尔扎克塑像,是希望欣赏者通过作家的面部表情及全身的动态来了解他的性格,他的特点。如果一双手就把人们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这尊雕像的意义就全变了,这不符合我创作的意图,这怎么能行!”

这件事反映了罗丹的艺术追求。在他看来,整体感高于一切,任何细节都必须服从于作品总的效果,总的意图。假如某一细节分散了观者的注意力,哪怕它本身多么优美动人,也要毫不留情的割舍、抛弃。

雕塑的故事摘录励志语句

曾经有一个小男孩瞪大眼睛打量了尼克很久,最后终于吐出一句:“你总算还有一个头。”——这是尼克·胡哲在他演讲时必讲的一个小插曲。只要看一眼尼克,你就会立刻理解为什么小男孩会这么说,进而感叹为什么上帝要制造这样的生命。尼克打出生时就没有四肢,只有躯干和头,就像一尊残破的雕像。这幅模样甚至连他的父母都无法接受。可想而知,这样的躯体给尼克造成了多大的困难。他所能利用的身体部位,只有一个长着两根脚趾的小脚,被他妹妹戏称为“小鸡腿”,因为尼克家的宠物狗曾经误以为那个是鸡腿,想要吃掉它。尼克不能走路,不能拿东西,并且总要忍受被围观的耻辱。这一度使他非常消沉,以至于在10岁那年想要在浴缸里淹死自己。还好,他在最后一刻,脑海中浮现出父母在他坟前哭泣的样子,于是他放弃了。这是他最正确的选择。活下来,使他有机会看到,原来他的人生有着无尽的希望。他虽然没有健全的四肢,但是有一副好口才,和一个聪明的大脑。他总是用无比轻松的语调来调侃自己的经历,他永远不在意别人讶异的眼光,并且努力对自己充满自信,而他确实做到了绝大多数普通人无法做到的事:他成了一名全球知名的励志演说家。在尼克19岁的时候,他打电话给学校,推销自己的演讲。在被拒绝52次之后,他获得了一个5分钟的演讲机会和50美元的薪水。从此,他的演讲生涯开启了序幕。他嗓音富有磁性,思路清晰,语言幽默。最关键的,他有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可以与别人分享,给所有的人坚持下去的力量。在多年磨练当中,他具备了异常坚韧的心智和丰富的阅历。这些精神上的素养完全弥补了肉体上的缺陷,帮助尼克超越了大多数的健全人,取得非凡的成就。他已经在全球34个国家演讲超过1500场,每年要接到超过3万个来自世界各地的邀请。所有看过他的视频或听过他演讲的人,都无不发自内心地诚服于这个曾被预言“永远得不到爱”的人。他已经成为世人心目中与命运顽强斗争的象征,或者说,一尊活的雕塑。在演讲中,尼克讲道:“我从小就在镜子旁边贴着一张非洲难民儿童的照片,现在我奋斗的目标之一仍然是帮助这些贫困的人。”“有人问我,你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吗?我要说是的。我对人生的三个真谛——价值、目标、宗旨都很清楚,我知道我要往哪里去,所以我很快乐。无论怎样,满足于你所拥有的,比如我,就很珍惜我的‘小鸡腿’,不要放弃,爱别人,每天向前走一小步,你一定可以完成人生的目标。”(来源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