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自于自然,却不属于自然,这是人类的悲哀,是人类走向毁灭的前提。自我反省的名言警句1、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2、濯清泉以自洁。3、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4、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5、最伟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6、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7、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8、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9、每个人都知道鞋子挤脚的地方。10、莫笑别人背驼,自己把腰挺直。11、当面怕你的人,背后一定恨你。12、只一自反,天下没有不可了之事。13、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14、不会评价自己,就不会评价别人。15、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16、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径。17、给自己唱赞歌的人,听众只有一个。18、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19、如果你指挥不了自己,也就指挥不了别人。20、我要懂得欲擒故纵,不能夜郎自大。21、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2、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23、意志力太差,懒惰到每天早晨关上闹钟20次。24、要让我写自己的历史,我就写我的错误。25、自我批评:长的太帅。自我检讨:不能太帅。26、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27、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

儒家座右铭励志语

小学四年级学生座右铭或是励志

【篇一】座右铭 1. 让青春在幼教事业中闪光。 2. 爱心、微笑,用最真诚的心,做孩子们永远的朋友。 3. 有所尝试,就有所作为。 4. 信心加认真听讲加检查等于好成绩。 5. 刻苦学习是我们一生的诺言,也是一辈子的誓言。 6. 育人铸魂益智强能。 7. 爱每一位幼儿,在爱的国度里跟他们一同成长。 8. 学习是一份收获。 9. 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爱心永铸付出无限。 10、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12、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 13、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1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5、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1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7、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18、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19、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 20、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篇二】座右铭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4、不苛求过去,满怀信心对待未来;业精一分汗千滴,爱心一颗花万朵。 5、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审问之,笃行之。 6、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7、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8、读书,是一种享受。夜守书斋,远离尘世的浮华,台灯的柔光下,文字的气息,夜的寂静,心的安然。 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10. 用爱心换取幼儿的快乐,用真心换取家长的信任。 11. 快乐是每个人应有的财富。 12. 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工作。 13. 多一份赏识,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 14. 智慧源于书本,书本是知识的桨,让我们在学海前进。 15.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 16. 爱是教师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桥梁。 17. 努力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 18. 踏实做事,诚实待人,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幼儿教师。 19. 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20. 真心体味幼教事业之美,爱心浇灌每一颗希望幼苗。 21. 金钱什么都可以买的来,可唯一买不来的就是诚实。 22. 真诚做人勤奋工作。人一生的快乐来源于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勤勉,对事业的执著。   【篇三】座右铭 1.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2.天再高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接近阳光。 3.别小看任何人,越不起眼的人.往往会做些让人想不到的事。 4.我们什么都没有,唯一的本钱就是青春。梦想让我与众不同,奋斗让我改变命运! 5.自信的生命最美丽! 6.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7.如果心胸不似海,又怎能有海一样的事业。 8.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9.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10.穷则思变,差则思勤!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11.带着感恩的心启程,学会爱,爱父母,爱自己,爱朋友,爱他人 12.用爱生活,你会使自己幸福!用爱工作,你会使很多人幸福! 13.流过泪的眼睛更明亮,滴过血的心灵更坚强! 14.当世界给草籽重压时,它总会用自己的方法破土而出。 1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 1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8.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19.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后退!!! 20.这个社会是存在不公平的,不要抱怨,因为没有用!人总是在反省中进步的!

儒家品德的座右铭有哪些

1. 自省

[1]。孔子教导弟子说,能否坚持这样做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主要标志:“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 卫灵公》),又说:“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 公冶长》)。“内自讼”即内心自责,自我反省。孟子进一步发扬孔子的“求诸已”思想,提出:“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孟子· 离娄上》)[2]。意思是说,我爱别人而别人不亲近我,应反问自己的仁爱之心够不够;我管理别人而未能管理好,应反问自己的知识能力够不够;我礼貌地对待人而得不到回应,要反问自己态度够不够恭敬;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反躬自问,好好检查自己。

2. 克己

(即“礼”的规定)。作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无言、非礼勿动”,使自己的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即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孔子一贯主张以礼驭情,以礼约束自己言行,多次批评感情用事,不能克制冲动的卤莽行为。他对学生说:“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论语· 颜渊》)指出不能克制一时冲动往往会干出伤害自己和亲人的蠢事,这是很不明智的。他还说:“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论语· 阳货》)意思是说,只好武勇,不爱学习就不能以礼驭情,容易感情用事,难免闯祸。在自我修养的六个环节中,孔子对“克己”看得比较重,认为只要每个人都能够按礼的要求来克制、约束自己,就可以使人人成为君子,全社会也就可以弘扬仁道,实现理想的大同世界。所以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3. 忠恕

(《论语· 卫灵公》)。这是孔子在回答子贡的一个提问时说的。子贡的问题是:“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句话?)孔子在《论语· 雍也》篇中还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这里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有相似的含义,但是后一句话较为消极些,而前一句显得主动、积极。

4. 慎独

[1]。它最早出现于《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对于“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谨言慎行,追求道德规范”[4]。换句话说,慎独就是在个人独处,没有别人看见的场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警惕内心深处尚处于萌芽状态、尚未引起旁人注意的错误意识、不正当的私欲或不正常的情绪,并自觉地用礼(社会道德规范)加以约束,使之回复到正常状态,作到防微杜渐,防患与未然。可见,这是一种比“克己”的自觉性要求更高的道德修养方式。

5. 中庸

(即“度”),既不过也无不及;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这种“度”的掌握尤为困难和复杂,稍有不慎就会伤害他人感情或挫伤下级的积极性。中庸之道的修养实在是维系人际关系和谐的一门重要学问,也是作为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这里应特别强调的是,中庸的本质是适度与和谐而绝对不要把它理解为调和与折中(那是一种误解甚至歪曲),我们应当为中庸正名。

6. 力行

(悦)乎?”“时习”就是经常练习、经常实践的意思。孔子一贯重“行”,在言与行的关系上,他明确主张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他告诫学生,衡量人的品德不能只听其言论,而应看其实际行动。他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行道”:“君子学以致远”(《论语· 子张》),“行义以达其道”(《论语· 季氏》)。只有“行”才能使“道”变为现实。孔子所说的“道”就是他的仁学或称仁道(即通过向全社会传播仁爱思想来实现人人相互敬爱的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为了做到躬行践履,孔子要求学生要做到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子路》),要以“言过其实”及“躬之不逮”为耻。在孔子的严格教诲下,孔门终于形成崇尚力行的风气[1]。孟子继承和发扬孔子的“力行”思想,进一步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就是说,要想担当大任开创伟大的事业,对于道德的修养不仅要身体力行,还要能自觉地接受各种严酷环境的磨练和艰难挫折的考验。这样才可获得卓越的才能,形成完善的人格,达到崇高的道德境界。孟子的这一光辉思想具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它不仅成为儒家学者自我修养的座右铭,而且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力量。千百年来,多少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在这一精神鼓舞下,不屈不挠,艰苦磨练,终于成就了无数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不朽事业[1]。孔孟所提倡的坚持力行的道德修养方法(即其实践性)是孔孟道德修养理论的最鲜明特色之一;这种道德修养理论的另外一个鲜明特色,就是上面所述的以“忠恕”和“中庸”为标志的“群体性”或“社会性”。正是这两点使孔孟的道德修养理论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也是它区别于西方一切资产阶级道德修养理论的根本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