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刚打开电脑,工作群里就弹出了“前三季度经济数据”的链接——最近大家聊起经济,总带着点“想看看跑得怎么样”的期待,毕竟这半年多的日子,每个人都在为“稳”拼劲,也在等“进”的信号。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很实在: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总量超过了101.5万亿元。我盯着屏幕上的数字发了会儿呆——去年此时还在担心“经济能不能踩稳油门”,现在这组数据像给脚下垫了块实砖:稳,是真的稳了。

办公室的讨论很快热起来:刚换了新工作的小陆拍了拍桌子:“我上周面试的那家科技公司说,今年研发投入加了15%,看来企业敢花钱了”;做零售的陈姐翻着月度报表点头:“九月我们店的销售额比八月涨了8%,顾客手里的钱愿意掏了”;连平时不爱说话的保洁阿姨都凑过来问:“这数好吗?是不是日子会更顺?”

其实“好不好”,得看数据背后的“里子”。前阵子我采访过的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李老师说:“5.2%的增速不是‘凑出来的’,是产业升级在托底——比如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前三季度涨了28%,集成电路的出口额也涨了12%;还有消费,餐饮收入同比涨了13.5%,这是老百姓愿意消费的信号。稳是底盘,进是活力,这俩加起来,才是经济的‘底气’。”

晚上回家路上,路过楼下的烧烤摊,老板举着烤串喊我:“最近晚上坐满了,我又加了两张桌子!”烟火气里,我突然懂了大家为什么在意这组数据——它不是统计局的报表,是烧烤摊的烟火,是快递小哥的派单量,是职场里多出来的offer,是每个普通人“日子在变好”的实感。

有人说经济数据是“冷冰冰的数字”,可在我看来,它是无数人用汗水攒起来的“热乎气”:工厂里转个不停的机器,写字楼里深夜亮着的灯,菜市场里讨价还价的声音,这些都是数据的“血肉”。当所有微小的努力聚在一起,就成了中国经济最稳的底盘,也成了我们继续往前跑的底气。

说到底,经济的信心从来不是靠“喊口号”喊出来的,是靠每一个人“往前迈一步”走出来的。这组数据告诉我们:我们没停,我们还在跑,而且跑得更稳、更有力量。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