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重阳节的氛围已经裹着桂香钻进了西平县芦庙乡合庄村的巷弄——竹园村文化广场上,没有搭舞台、没放音响,几十张竹椅围成圈,西平县人民检察院的干警们正和110位80岁以上的老人“拉家常”,话题却藏着最实在的“安全密码”。

“张检,你说那‘投资养老’的事儿靠谱不?前儿个有个穿西装的娃,说投一万一年能赚三千!”78岁的李爷爷攥着皱巴巴的宣传单凑过来,副检察长张伟赶紧接过话茬:“爷爷,这就是‘画饼’呢!咱村去年老陈叔投了两万,结果那人跑了,连本儿都没拿回来——凡是说‘高回报、零风险’的,都是坑!”话音刚落,旁边几位老人跟着点头:“对!我家闺女也说过,可我总想着‘万一真能赚’……”

这场“拉家常”不是随便唠,干警们早做了功课:把保健品局、冒充熟人诈、“养老投资”陷阱这些老人常遇的坑,变成“村口张三的事儿”“邻居李四的教训”。干警小范举着手绘漫画册,指着“冒充儿子朋友借钱”的画面说:“咱村王婶儿上个月就遇着了,对方说‘你儿子在县城撞了人’,要转五千块‘私了’,幸好王婶儿先给儿子打了电话——那小子压根儿没出门!”

网警大字提醒:护老安全莫松懈

话越聊越热乎,82岁的刘奶奶摸出个布包,里面是好几张“保健床垫”的收据:“我之前买了仨,说能治糖尿病,结果睡了仨月,血糖还是高!”干警小吴赶紧帮她翻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小手册:“奶奶,这属于虚假宣传,咱能找市场监管局投诉!要是有人再推销,您直接给我们打电话,我们来帮您辨真假!”

从“话家常”到“讲法律”,从“提醒添衣”到“教防招”,这场重阳节的“法课”没有口号,只有“贴肺管子”的关心。张伟副检察长蹲在90岁的周奶奶身边,帮她理了理外套:“叔伯婶子们,咱们的‘安全’不是靠‘躲着’,是要‘懂点儿法’——以后有啥拿不准的,找检察院,找村干部,咱们一起把‘子’挡在门外!”

散场时,王奶奶攥着干警递的“防卡”往兜里塞:“这卡上有电话,我记不住号码,就贴在电话机旁边!”旁边的李爷爷笑着补充:“以后谁再想我,我先给检察院打个电话——咱也有‘法律靠山’了!”

网警大字提醒:护老安全莫松懈

夕阳把广场的影子拉得很长,干警们的身影和老人的笑声揉在一起——所谓“护老安全”,不过是把“法律温度”变成“家常话”,把“防范意识”种进“老人心里”。就像广场上挂的横幅写的:“孝老敬亲,以法护航”——这不是一句标语,是落在每一句叮嘱、每一次解答里的“真心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