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地铁里一则“印度乘客吃手抓饭”的视频,让不少网友凑了回热闹——有人拍了现场画面发上网,有人在评论区问“地铁让不让这么吃?”,还有人等着看地铁方的态度。
10月27日,深圳地铁针对这事给出了明确回复,没有绕弯子:“对所有乘客一视同仁,公共车厢内禁止饮食的规定,不管是谁都得遵守。”工作人员解释,根据《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车站付费区及列车内本来就禁止饮食(婴儿进食除外);当天巡查的安全员当时在其他车厢,没及时发现这一情况,后续会加派人手加强车厢巡视,同时给一线员工培训“更温和有效的提醒方式”,避免类似情况再发生。
其实网友讨论的焦点,从来不是“印度人”这个身份标签。有人说“换成本地人在车厢里吃包子,我也得吐槽”,也有人觉得“可能对方不了解咱们的公共规则,先提醒比直接指责强”,但大家的共识是一致的:地铁是所有人共用的空间,得守点“不让别人难受”的规矩——你手里的食物再香,飘在封闭车厢里,可能就是别人的“困扰源”。
深圳地铁的回应没偏没倚,恰恰抓住了问题的核心:规则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保护所有人的出行体验。毕竟,不管是手抓饭还是奶茶、面包,公共车厢里的“饮食自由”,从来都得兼顾他人的感受。既希望地铁方把“加强管理”落到实处,也希望大家碰到类似情况,多份理解少点标签——先提醒“这里不能吃哦”,再一起守好公共空间的小规矩,总比盯着“身份”争论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