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不可能个个都优秀,没有学困生是不现实的。但如果学困生在一个班集体中所占比例太大,影响很大,就会对班级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影响班级教学质量、育人环境,给整个学校教学也会带来很大影响。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该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笔者简述一下自己的粗浅体会。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学习态度
针对学困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态度不够端正、厌学情绪严重的实际情况,我首先从思想认识入手,抓好其转化工作:第一,教育其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当今社会经济繁荣,科技发达,不管哪个领域都需要人才、重视知识,没有知识或一技之长在社会上则无立足之地。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把课文中编写的优秀人物事迹拿来教育他们,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第二,耐心教育,说服其放下思想包袱。
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做好思想工作,消除歧视心理,深入调查,对症下药,解决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困难,只有思想上重视了,才能使其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引导他们背诵课文中出现的励志格言警句,自觉进行比照,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二、培养学习主动性,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困生把学习当作一种沉重负担,心里不情愿,积极性不高的情况,想办法引导其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应是一种自主探究,掌握知识的活动过程,自己主动学习,在探究中找乐,在探究中享乐。浓厚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来自学生自己,学生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看一些名人轶事,看他们是怎样学习,怎样获得成功的,从中受到启发、受到感染。
多与同学交流感兴趣的学科知识,从简单的问题着手,思想上把学习当作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另一方面来自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教师在教法及学习方法上要多给予关注和帮助,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多探究教法学法,提高和培养其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成绩。三、情感教育
学困生常常受到指责,不是教师的批评训斥,就是同学的挖苦嘲笑,还有家长的责备、训斥,从而造成了心灵的创伤,往往产生自卑感,表现出学习不努力、不能遵守纪律、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语文教师要主动接近他们,经常找他们谈话,掌握其心理特点,做到有的放矢、以诚相待;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语文学科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坚持正面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四、增强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人事迹,引导学困生学习优秀人物是怎样战胜困难而获取成功的。很多事实说明,今天是学困生,只要教育得法,努力奋斗,明天就可能成为社会的人才。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作为学困生承受挫折能力较差,若想战胜自己的弱点,则需要培养其顽强的意志力、受挫力。对学困生不能一味讽刺、挖苦,打击他们的自尊,这会导致他们更加厌学,对自己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
在学习上多鼓励,生活上多帮助他们,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课堂上,提问时可以用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同时在作业的布置上分层进行,给他们布置一些难度较小,容易完成的,他们就会很快获得一种成就感,找回自信。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多表扬少批评,有时甚至 “开小灶”,有时通过安排结对子,一帮一,让他们进步得更快。在全班同学面前,要经常对学困生采取友好态度,善意帮助,使他们感到班级的温暖,克服消极情绪、不良习惯,找回自信,提高学习热情,培养积极向上,踏实进取的品质。 五、尊重他们的人格,肯定他们的进步
首先要掌握他们脆弱的心理,在学习上多倾斜,生活中多帮助,感情上多交流。细心观察、留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抓住其闪光点让其优点更优,给他们创造适合其发展的小天地。经常与他们谈心沟通、问寒问暖,以解决他们思想上的包袱、生活中的困难,了却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教学中优先,多给予帮助和肯定,即使是点滴进步,微不足道的一点儿,也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设立语文学科学习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参与并设进步奖,给予鼓励;另外多给他们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其不断获得成功,从而感到有一种成就感,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激励其永不放弃,努力拼搏。 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家庭、社会应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形成强大有力的教育合力。语文教师是爱心天使,是文明的传播者,应以博大的胸怀,无私奉献的精神,张扬个人的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语文教师要肩负起重要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学生,为了教育,为了祖国的强盛,社会的进步,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顽强拼搏,爱岗敬业,努力提高学困生转化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于学困生
学困生是指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简短的关于学困生基本情况的分析如下:
1、我班的xxx同学属于智力欠缺型学困生。她的智力发展低于同龄其他学生平均水平,该生的记忆困难,理解缓慢,对于知识不能变通;她虽然愿学、乐学,但结果往往是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比其他的学生多,而成绩却远远不如他们,在学习上处于持续困难的状态。
2、我班的xxx同学属于性格问题型加无良好习惯型双差学困生。这名男同学由于从小父母离异所以性格表现为自卑、敌对、暴躁、冲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学习态度消极,课堂上不听讲等诸多因素让他的成绩一落千丈。
3、我班的xxx同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厌学,该生在学习上有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好动,容易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怕动脑筋,抄袭作业等。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草草了事,对于所学的知识理解不深,消化不良。学困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难题,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可以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必需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或医疗对策进行补救或矫治的学生。
这些学生往往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机械记忆,不善语言思维,不愿或不善于开动脑筋,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相对于其他的学生,他们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掌握知识。
对学困生的措施与方法及策略
所谓学困生,顾名思义是指学习上屡屡受阻的学生,是指那些在品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和学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一、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之所以存在诸多的问题,是因为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家长相信“棍棒底下出尖子”,孩子考试不理想,就破口大骂,或者棍棒加身,以为这样孩子就会听话,用心学习,拿个全班第一。殊不知,现在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他用学习成绩差和满不在乎来回敬大人。像棍棒型、训斥型、管束型、溺爱型。这样的家长管教的孩子都会产生厌学心理。另外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突发事件,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及时从思想上解决,也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二)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小学生天真活泼,但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易流于表面化、直观化和过分理想化。黄色报刊、游戏厅、网吧、色情影片等等,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社会上个别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小青年的行为也被部分学生加以摹仿。这些都是容易使小学生滋生逆反和敌对心理的土壤。(三)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在社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通用化的学校应试教育的影响有增无减,社会及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重分数,对学习困难生缺乏引导;学校生活枯燥,加之教师的教育方法单一粗暴,不究犯错原因,只是一味责罚,公开揭短,漠视学生的尊严,结果学生厌恶学校 生活、抵触老师的教育,产生厌学情绪。(四)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一是智商不高直接造成学习成绩落后。二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呆板,缺乏上进心。三是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习马虎,知识残缺,成绩不稳。四是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五是骄傲自满、放任自流。六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风不正。二、转化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对策通过对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分析,我认为,学困生并非是无药可救,只要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定会是学困生得到转化。(一)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影响巨大。在对学困生的研究中发现,学生家长在外工作的多,离异的多,做小生意的多,文化程度低的多。他们大多忙于工作、生意而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而一旦发现自己的子女学业荒废或行为差错,往往不反思自身原因,却一味打骂子女乃至对其丧失信心,放任自流。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逐步沦为学困生。学校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为防止学困生的产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二)利用社会环境,加强引导,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无所不在,时刻对学生产生影响。社会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鱼目混珠,夹杂着大量对学生具有毒害作用的消极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会环境积极的一面,消除社会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呢?1.加强引导,提高学困生分辨能力。学困生相比其他学生而言,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大,但我们不可能因此而将其与社会隔离。我们只有想办法帮助他们认识各种社会因素的本质及其影响,提高其分辨能力,增强其免疫能力。如在学生中普及法制教育;经常利用班会举办社会公德知识讲座等。2.开展寓教于乐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为了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防止不良社会风气、丑恶社会现象的消极影响,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多种活动,吸引学困生积极参与,在帮助学困生远离不良社会影响的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知识。(三)老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1.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窍门,树立学好的“心理优势”,如教给学生循环记忆法,演练技能等,使他们首先树立起信心。2.要使学生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成绩在上升,因而逐步就有了信心,就有了学习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肯学习。肯学习,成绩必然会提高。成绩进步了,心理优势就得到加强,形成良性循环。3.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便于向学习困难者施教,可根据班上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来实施分层教学。4.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从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学困生的某些长处。5.抓好学困生的课外个别辅导。课外辅导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学困生的课外辅导,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解决他们在堂上存在的困难。常用的辅导方法有 目的辅导,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愿望,推动他们积极学习,为下一步的辅导打好基础; 学法辅导,学困生碰到困难就会怨恨自己“笨”,从而产生心理障碍;所以要向他们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法,让他们亲自实验与还可召开学习方法讨论会,使学生互相交流,让学困生从同学处得到学习方法指导;书面辅导,书面作业与试卷,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于学困生,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并要求其订正,最好再出一些补充题让他们练习巩固,增强信心;及时跟踪检查。学困生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知识基础及不同的学习态度、个性特点,要转化他们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各位同仁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学对策,并多给后进生一份关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将使学困生昂首跨入先进行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