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浙大玉泉校区食堂的一张照片:清蒸螃蟹整整齐齐码在餐台里,玻璃上贴着“小蟹8.8元/只、大蟹12.8元/只”的价签,评论区的网友直接“炸”了——有人晒出自己学校食堂的“刺客”包子(3元/个),调侃“浙大的螃蟹比我买的包子还香”;有人翻出校外海鲜店的菜单对比,“30元一只的清蒸蟹见多了,8.8元的简直是‘校园福利天花板’”。

这波热度不是“摆拍”来的。联系上浙大后勤集团时,工作人员的回应特别实在:“食堂本来就是服务学生的,定价跟着校内系统走,真没想着和校外比价格。”至于大家最关心的“现在还能吃到吗?”答案有点遗憾——“这周刚停售,天气冷了螃蟹口感下降,再加上怕卖不完浪费,就先下架了。”

浙大食堂8.8元一只螃蟹引热议

有意思的是,不少网友追问“校外能蹭饭吗?”工作人员说,浙大多个食堂允许校外人员预约就餐,但想尝这口“8.8元螃蟹”,得等明年秋天了。

为什么大学食堂能卖这么便宜?华中师范大学梅志罡教授的分析戳中了本质:“不是食堂‘贴钱’,是有三重‘保障’——食堂用的是公共资源,定价本来就走‘平价路线’;高校集中采购的渠道能压低成本,比小餐馆拿菜便宜得多;最重要的是国家给每个学生的伙食补贴,直接转化成了食堂里的‘低价菜’。”

浙大食堂8.8元一只螃蟹引热议

评论区里有位毕业十年的网友留言:“想起我母校食堂3块钱的红烧肉,当时觉得‘理所当然’,现在才懂那是学校给的‘隐形温柔’。”其实网友羡慕的从来不是“便宜”本身,而是校园食堂里那种“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实在——不是靠“网红菜”博眼球,而是用合理的价格,让学生吃到新鲜的时令菜。

浙大食堂的螃蟹之所以火,不过是戳中了大家对“校园食堂”的期待:它不用“卷”高端,不用“蹭”热度,只是把“学生的需求”变成了碗里的饭、盘里的菜。这种“不刻意”的温柔,才是“校园价”最动人的模样。

浙大食堂8.8元一只螃蟹引热议